總網頁瀏覽量

2023年4月15日 星期六

先前發表的一篇嬰兒羊奶粉文章(2007/3)

台灣靜脈暨腸道營養醫學會會訊  第五十三期

重新檢視嬰兒羊奶粉的臨床適當性

 周怡宏醫師  長庚紀念醫院營養治療科主任

嬰兒羊奶粉在台灣受到許多父母的注意,個人常在健兒門診中回應有關嬰兒羊奶粉選用的種種有關問題。但是,由於販售者與使用者的觀念與認知差距甚大,在近年來已然變成一個值得重視的嬰幼兒營養問題。為使婦兒科醫師以及營養師們都能清晰了解嬰兒羊奶粉使用的種種必要考量,爰引新近文獻整理分析,分別從營養成分、疾病考量、生長表現以及行銷方式等四個角度剖析其負面影響:

 一、營養成分面向:

根據去年歐盟食物安全官方雜誌出版的營養專家委員會一篇長達15頁的報告,指出有關嬰兒羊奶粉成分分析的重點結論如下:j新鮮羊奶的特性不能等同於嬰兒羊奶粉。k羊乳蛋白能否作為適當的牛乳蛋白替代品並無足夠證據支持(表一)l羊乳蛋白中酪蛋白/乳清蛋白比例為78/22,與人乳蛋白的45/55相去甚遠。m羊乳蛋白中酪蛋白成分中αβ仍遠高於人乳中比例(表二),乳清蛋白成分中β乳球蛋白遠高於牛乳蛋白(人乳蛋白中則無),進一步有關酪蛋白的說明請見註1n胺基酸組成在羊乳蛋白中與牛乳蛋白相當接近,其中GlycineCysteineTryptophan均低於人乳(100g蛋白),但Methionine則較高(表三)。如此一來,未經調整過的羊乳蛋白若要製成嬰兒配方奶,就須調高其每100大卡之蛋白質量以達到足夠的上述胺基酸合理含量,但是當其蛋白質/熱量比大於3.5g/100大卡時,卻被學界認為是不適當的過高;因此在嬰兒奶品製作過程只有藉由重新調整乳清蛋白與酪蛋白比例,或對於原先較少的胺基酸加上特定含量方能解決此一問題。吾人認為每一家嬰兒羊奶粉廠商,皆應公佈其蛋白成分調製過程是否已確實調整蛋白質比例及成分,並向衛署及社會大眾說明。o羊乳蛋白的消化程度Digestibility (定義為攝入蛋白質的氮量與排出在糞便中的氮量之差異),經過研究(以三週大的小豬為模擬等同三個月大嬰兒狀態)比較後得知,其消化程度與牛乳蛋白並無差異,此一結論與一般通俗觀念認為羊乳易於消化剛好相反,至於羊乳脂肪球的大小也與消化程度並無直接關聯,其說明請見註2;不但如此,其中某些羊乳蛋白的胺基酸的實際消化程度(93%)反而比牛乳蛋白(96%)為低,特別是GlycineCysteineTryptophan。因此結論認為羊乳的蛋白質成分大體上與牛乳相近,因此除非經過相當程度的比例上及個別胺基酸調整,並不能成為適當的嬰兒配方奶中蛋白質來源。此外研究報告也指出羊奶中含有較高的電解質,低B12及鐵含量,葉酸含量也極低。當製造成嬰兒配方奶粉時,必須適當調整各項營養素,否則必然對嬰兒的成長及營養造成不利影響。去年在澳洲一篇關於一位11個月大男嬰使用私家製造的羊乳混合配方而造成生長不良,巨球性貧血及偏低血中濃度的維生素B12以及葉酸等便即極具教育意味。

 二、過敏疾病考量面向:

在歐盟食物安全官方部門的委員會報告以及前年發表在具代表性的世界小兒腸胃及營養雜誌的主編評論中都提及,以往認為羊乳或羊奶粉有較低過敏引發性的報告都是早期的,並且文獻相當少。因此,在沒有實證效果的新研究報告下,並不能支持以上論點,根據過去報告,對羊乳有耐受性的比例是從7.9%92.7%之間的廣大區間,根本無法使消費者放心。並且在幾種動物實驗中也發現,羊乳及牛乳蛋白在使用後表現出極高(>90%)的相對過敏引發特性(尤其是對β型乳球蛋白及α型酪蛋白);而在人類報告中,數年前的兒童過敏期刊也報告一位4個月大嬰兒在已知有牛乳蛋白過敏情形下,改換為嬰兒羊奶配方後產生了可怕的過敏性休克表現症狀,可能危及生命。因此,我們應提醒消費者及父母,如果使用羊奶粉後發生蕁麻疹、呼吸道症狀(咳、喘)、口唇血管性水腫,嘔吐以及皮膚疹都應該注意是否有過敏的可能,而帶去請兒科醫師求診為妥。因此,結論是嬰兒羊奶粉不宜作為有牛乳蛋白過敏嬰兒的替代營養品,並且廠商應製作安全警告標示在瓶罐上,以提醒有不耐受或有過敏反應嬰兒的照顧者及成人使用者加以注意而禁止使用。相對的,論文中也建議社會各界,製造廠商以及部份醫療人士的過度熱心使用羊奶或羊奶粉應適可而止,以免惹禍上身,害人害己。

 三、生長表現面向:

搜尋醫學文獻資料庫Medline,找到有兩篇醫學文獻報告與羊奶粉配方有關。第一篇是1994發表於美國兒科醫學會雜誌,由一組非洲馬達加斯加研究者提出,針對30位有中度以上營養不良的1-5歲幼兒隨機使用羊奶或牛奶,並另加上植物油、葡萄糖、維生素及礦物質補充,以便在第十天使用後達到每天每公斤200大卡的復健目標;結果顯示其體重增加兩者無差異(7.8 vs. 8.5公克/公斤/天),攝食量也無差別,因此結論為兩者均可作為治療中營養不良幼兒的替代奶。第二篇是由紐西蘭奧克蘭大學的一組研究報告,針對62位剛出生嬰兒隨機使用羊奶粉或牛奶粉以了解其成長情形,共計追蹤6個月;結果顯示兩者在生長速度上並無差別,但是每天排便次數則羊奶組多於牛奶組(2.4 vs.1.7)。在長達10年以上的澳、紐、台三國使用羊奶粉經驗中,只有第二篇文章論述當地少數兒童的成長;並且有兩個重點需要加以重視,亦即沒有足夠的人數採樣(一般要有效得知生長變化常需數百至數千人的族群),另外觀察個案時間並不夠長(如紐西蘭報告只有6個月之久);以上情況使人不得不更為謹慎,而紐國報告中也討論敘及,此一羊奶配方亦不可使用在對於牛乳有過敏的嬰兒。吾人認為負責生產製造的羊奶粉廠商應基於調整過的營養素配方奶粉,投入更多的嬰兒生長研究計劃,如此消費者的使用才能獲得有效的保障;吾人也認為,在尚未提供有關以上適當嬰兒生長的中長期研究報告之前,衛生官署應審慎評估許可同意嬰兒羊奶粉流通在市場上的利弊得失。

四、行銷政策角度面向:

在英國衛生部中母親及嬰兒營養網頁中,明確地指出羊奶不適合嬰兒,而且以羊乳蛋白為基礎的嬰兒奶粉及較大嬰兒奶粉迄今尚未在歐洲地區被核准使用。(www.dh.gov.uk/policyandguidnce)反之,在許多國家因為嬰兒奶粉核准規範的不同,並沒有上述宣示(包括台灣目前許可15種嬰兒羊奶粉及7種較大嬰兒羊奶粉上市)。更有甚者,我們也得知某些廠商羊奶粉打著易消化、防過敏等旗號(請見註3),抬高售價為一般嬰兒奶粉的二倍以上,不知其居心何在,而眾多消費者也身處被蒙蔽的假象中;而令人擔心的當然是正在成長中的嬰兒們是否能夠承受此一不恰當的配方奶粉?(註、在澳紐兩國的嬰兒羊奶粉售價與嬰兒豆奶粉相近,約只高出20-30%左右)。此外在澳洲兒科醫學會的官方雜誌2005的主編評論中也提到,如果母親無法以母乳餵食,第一線的給予健康嬰兒之餵食建議為,以標準化的牛乳為基礎的嬰兒配方奶粉。至於其他來源的配方奶,都需在醫療診斷情況下才能給予使用。文中也提到,很不幸地,此種有關嬰兒餵食的不正確資訊,已廣泛藉由結合某些老舊報告及網路傳播給社會大眾,造成不當的廣告行為。兒科醫師應在面對家長時,忠實地給予正確勸告及建議,以免危害嬰兒的健康。以上論述也說明在養殖牛羊豐富的國家,其兒科醫學會相關組織仍不能認同嬰兒羊乳配方的正當性。至於紐西蘭政府官方網站中食物安全部門則指出,對於牛乳有過敏反應者,如選擇其他代替品,應了解仍可能對其他乳品產生過敏反應(如豆奶、羊奶及綿羊奶),因此應先和兒科醫師或有經驗的營養師討論後,才做出適當的治療考量;尤其是小於12個月嬰兒當不能母乳哺育而對牛奶過敏時,更應在兒科醫師或營養師的指導監督下,才能使用選擇恰當的嬰兒配方奶。因此,我們鄭重呼籲衛生官署、兒童及營養有關醫學團體應儘速制定明確的使用建議規範提供育兒的父母遵循及參考。

1 羊乳中酪蛋白成份,主要為β酪蛋白(10.3~14.5g/L);而其α-酪蛋白則以α-S2為主要成份,相對地,牛乳中的酪蛋白則以α-S1為主成份,而前者是形成攝食後較粗而堅硬的乳凝塊的原因之一。文獻中也提及牛乳中α-S1約有26%之多,其他羊種的α-S1則可占全部蛋白質含量的10%之多,而紐西蘭羊的α-S1則只占3%(根據紐西蘭Dairy Goat Cooperative Ltd.的報告)

2 脂肪球大小的研究-紐西蘭羊乳中脂肪球的大小低於1320nmAnema & Lugt, 1997),而美國的French-Alpine羊乳中脂肪球的大小則為2760 nmAttaie & Richter, 2000),根據Attaie的研究指出羊乳中脂肪球大小平均較牛乳中脂肪球低27%左右。

3 羊乳中的免疫保護成份(如羊乳中與人乳中都含有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醯水解酵素PAF-AH以及乳鐵蛋白Lactoferrin),前者具有避免因血小板活化因子的作用所引起的氣管收縮、呼吸困難,亦可防止因血小板凝集所造成的血栓;後者可以抑制細菌生長,增強自體免疫力的效用,具有協同抗生素及抗病毒藥物的作用。但是在製造成羊奶粉的過程中,這些具有生物活性的成分,就如同其他的免疫細胞、抗體以及生長因子一樣,即無法保存而遭到破壞;並且也並未明確地標示在罐裝奶粉的成分標示上。

 表一、乳品中主要營養成分比較表(每100毫升含量)

營養成分

生鮮牛乳

生鮮羊乳

人乳

嬰兒奶粉

蛋白質()

3.0

3.5

1.5

3.2

脂肪()

3.6

3.9

2.8

3.5

醣份()

4.8

4.5

7.3

7.5

(毫克)

110

124

33

45

(毫克)

85

110

21

25

(毫克)

0.1

0.1

0.2

1.2

維生素A(毫克)

85

150

21

200

表二、乳品中個別蛋白成分的比較表

 

人乳

牛乳

羊乳

酪蛋白總量

3.0-5.7

25.2-29.5

23.7-25.8

α- S

-

12.2-15

7.5-8.8

β

3.0-5.0

9-9.8

10.3-14.5

K

1-3

3.2-3.5

1.8

其他

-

0.8-0.9

4.9

乳清蛋白總量

4-6

5-7

8.2

α乳白蛋白

2-3.6

0.8-1.2

2.2

β乳球蛋白

-

2-3

4.9

乳鐵蛋白

1-3

-

-

白蛋白

0.3-0.4

0.4

1.2

免疫球蛋白

0.5-1.25

0.7-0.9

-

表三、乳品中胺基酸組成的比較表

 

羊乳

牛乳

嬰兒奶粉建議量

Cysteine

1.1

0.8

2.1

Histidine

2.7

2.7

2.2

Isoleucine

5.4

5.1

5.0

Leucine

9.4

10.0

9.2

Lysine

8.3

8.5

6.3

Methionine

2.4

2.7

1.3

Phenylalanine

4.6

5.0

4.6

Threonine

4.8

4.8

4.3

Tryptophan

1.2

1.5

1.8

Tyrosine

4.5

5.1

4.2

Valine

6.5

6.3

4.9

參考文獻

1.  Becker W, Brasseur D, Bresson JL, et al. Opinion of the scientific panel on dietetic products, nutrition and allergies on a request from the commission relating to the evaluation of goat’s milk protein as a protein source for infant formula and follow-on formula. EFSA J 2004; 30:1-15.

2.  Pessler F, Najat M. Anaphylactic reaction to goat’s milk in a cow’s milk-allergic infants. Pediatr Allergy Immuol 2004; 15:183-5.

3.  Lee M. Human serum precipitins to goat’s milk proteins and to cow’s milk protein. Pediatr 1965; 35:247-53.

4.  Belloni-Businco B, Pagnelli R, Lucenti P, et al. Allergnicity of goat’s milk in children with cow’s milk allergy. J Allergy Clin Immunol 1999; 103:1191-4.

5.  Darragh AJ, Moughan PJ. The three-week-old piglet as a model animal for studying protein digestion in human infants. J Pediatr Gastroenterol Nutr 1995; 21:387-93.

6.  Restani P. Goat milk allergenicity. J Pediatr Gastroenterol Nutr 2004; 39:323-4.

7.  Restani P, Gaiaschi A, Plebani A, et al. Cross-reactivity between milk proteins from different animal species. Clin Exp Allergy 1999; 29:997-1004.

8.  Baur LA, Allen JR. Goat milk for infants: Yes or No ? J Pediatr Child Health 2005; 41:543.

9.  Grant C, Rotherham B, Sharpe S, et al.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mparison of growth in infants receiving goat milk formula versus cow milk infant formula. J Pediatr Child Health 2005; 41:564-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提升免疫力最佳策略:睡飽、吃好、多運動、慎用藥 轉載信誼好好育兒網 https://parents.hsin-yi.org.tw/Library/Article/7537 健康不只是不生病而已!有些爸媽直到孩子上幼兒園,經老師提醒或和其他家長交流時,才意識到孩子的健康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