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顯示具有 兒童疾病問題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兒童疾病問題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3年8月28日 星期一

 嬰幼兒疫苗接種反應

@ 可能發生的症狀:

# 你擔心你的孩子正有對一次免疫注射有不良免疫反應。

# DTaP (白喉,破傷風,百日咳)MMR(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小兒麻痺,b型嗜血桿菌,A型肝炎,B型肝炎,流行性感冒,水痘和肺炎球菌等疫苗的不良免疫反應都曾被報導過。

# 大多數不良的免疫反應發生在注射部位的會在2天內發生,而大部份一般不良的免疫反應或者發燒則在7天內發生。

# 劇烈的過敏反應非常少見,但是可能發生在任何疫苗的注射。

 

【何時看醫生守則】何時應該因為疫苗注射之不良免疫反應去看醫生

# 假使有下列情況立刻打119求救:

*呼吸或吞嚥困難

*無法動或非常虛弱

*無法或很難叫醒

# 假使有下列情況立刻帶去看醫生:

l  你小孩的表情或動作表現出很不舒服的樣子

l  年齡小於12週伴有發燒超過攝氏38度。(例外:發生在三合一疫苗注射的48小時內)

l  發燒超過攝氏40

l  尖聲的、不尋常的哭聲持續1小時以上

l  哭鬧持續3小時以上

l  注射處周圍的發紅或紅斑大於1英吋

l  注射處周圍的發紅持續超過48小時(兩天)

# 假使有下列情況24小時內在白天(在早上9點到下午4點之間)帶去看醫生:

l  你認為你的小孩應該看醫師

l  發燒超過3天

l  注射處腫痛超過3天

l  麻疹疫苗的疹子(在注射完第612天發生)持續超過3天

# 假使有下列情況在平常上班日時間帶去看醫生:

l  你有其他問題或顧慮

 

@ 居家照護的原則

1. 疫苗注射的局部不良反應(除了口服小兒麻痺疫苗外的所有疫苗)

疼痛︰ 針對一開始在注射部位的疼痛:

·         可以用冰敷,每次20分鐘

·         給予口服acetaminophenibuprofen

發燒: 對於發燒超過華氏102(攝氏39),給予口服acetaminophen(年齡超過六個月以上可以給ibuprofen

 

2. 一般的反應: 所有的疫苗都可能造成輕微地易受驚嚇、躁動和睡不好。 這些通常是因為注射部位的疼痛,但有時則原因並不清楚。 有些小孩則是睡得比平常還多。 食慾和活動力的下降也很常見。 這些症狀並不需要任何治療,通常在2448小時內會自行消失。

# 假使有下列情況帶去看醫生:

·         發燒持續超過3

·         疼痛持續超過3

·         注射處開始看起來有感染跡象

  • 你孩子的情況變得更糟或是有出現任何何時看醫生手則中的症狀。

 

3. 水痘疫苗

·         注射處的疼痛或腫脹會持續1-2天(19%的小孩會發生)

·         在注射後17-28天之間,發燒持續1-3天(14%的小孩會發生)

發燒超過攝氏39度,給予口服acetaminophenibuprofen。 絕對不要因為發燒、疼痛而給予aspirin,另外水痘疫苗注射後6星期內也不可以用aspirin。(理由:有造成雷氏症候群的危險-一種罕見但嚴重的腦部疾病)

·         水痘般的疫苗注射紅疹(通常2個左右)會出現在疫苗注射的部位(約3%小孩會出現)

·         水痘般的疫苗注射紅疹(通常5個左右)會散佈在身體各處(約4%小孩會出現)

·         這種輕微的紅疹在疫苗注射後5- 26天開始出現,通常會持續幾天。

·         小朋友以這種疫苗注射紅疹還是可以去托兒所或學校。(理由:這些疹子實際上不具傳染力)

·         例外:假如是廣佈性、會滲液的病兆則應避免去學校。(理由:因為可能是真正的水痘)

·         小心:假如疫苗注射紅疹含有液體,要衣服或透氣膠帶覆蓋。

 

4. 三合一疫苗(白喉,破傷風,百日咳)或白喉&破傷風二合一疫苗: 下列無害的反應可能在三合一疫苗注射後產生:

·         注射部位的紅腫痛(約25%小孩會出現),會持續2448小時

·         發燒(約25%小孩會出現),會持續2448小時

·         輕微嗜睡(約30%小孩會出現),焦躁不安(約30%小孩會出現),食慾不好(約10%小孩會出現),會持續2448小時

 

5. B型嗜血桿菌疫苗:

·         未曾有嚴重的不良反應被報導過

·         注射部位的疼痛或輕微發燒,也只有1.5%小孩會出現

 

6. A型肝炎疫苗:

·         未曾有嚴重的不良反應被報導過

·         注射部位的疼痛會在20%小孩身上出現,食慾變差會在10%小孩身上出現,頭痛會在5%小孩身上出現。通常不會發燒。

·         假如這些症狀出現,他們通常出現在疫苗注射後的3~5天且持續1~2天。

 

7. B型肝炎疫苗:

·         未曾有嚴重的不良反應被報導過。

·         注射部位的疼痛會在30%小孩身上出現,輕微發燒會在3%小孩身上出現。

·         B型肝炎疫苗而造成發燒的情況很少見,任何小於3個月的嬰兒在B型肝炎疫苗注射後發燒都應該詳細檢查。

 

8. 流感疫苗:

·         注射部位的腫痛通常在注射後6-8小時內發生,會在10%小孩身上出現。

·         發燒至華氏101103度(攝氏38.4- 39.5度)會在18%小孩身上出現。 發燒主要是發生在小小孩。

 

9. 麻疹疫苗: 麻疹疫苗可能造成發燒(約10%小孩會出現)和紅疹(約5%小孩會出現),通常發生在注射後6-12天。發燒通常介於攝氏38.4- 39.5度之間,且會持續23天。 這種輕微的粉紅色疹子主要分佈在軀幹,且會持續23天。 這些情況並不需治療。 你的小孩也不具傳染性。

# 假使有下列情況帶去看醫生:

·         疹子變得非常癢

·         疹子變成紫色斑點

·         疹子持續超過三天

 

10. 腮腺炎或德國麻疹疫苗:

除了偶而在注射處會有疼痛外,不會有其他不良反應。

 

11. 肺炎球菌疫苗:

·         注射部位的紅腫疼痛會在15~30%小孩身上出現。

·         輕微發燒,低於華氏102度(攝氏39度)會在15%小孩身上出現,持續1~2天。

·         不會有嚴重的不良反應

 

12. 小兒麻痺疫苗:

口服小兒麻痺疫苗不會有嚴重的不良反應。 注射型小兒麻痺疫苗偶而會造成一些肌肉酸痛。

 

2023年7月9日 星期日

 為什麼寶寶經常感冒?

不少媽媽很煩惱,寶寶為何「常」感冒?小兒科醫師提醒妳,需先釐清寶寶感冒的次數是否真高於平均值?以及罹患的是不是感冒!要讓寶寶少感冒,需從居家環境與衛生清潔習慣的改善做起。

針對寶寶最常罹患的感冒,周怡宏小兒科診所周怡宏院長給了一個清楚的定義:感冒,正確的名稱是上呼吸道感染,由一群大約兩百多種的感冒病毒所引起,是一種身體對外來入侵病源的發炎反應,所造成的臨床症狀表現。

 

寶寶正常的感冒頻率

周怡宏醫師指出,根據國外的研究報告,成人平均的感冒頻率為一年34次,小孩約68次,大約是成人的兩倍之多。台灣的衛生單位並沒有作相關的研究,幾年前長庚醫院曾做過門診方面的調查報告,台灣6歲以下的孩子感冒生病的頻率約為一年1012次,平均一個月感冒一次。

台灣因為地狹人稠,氣候潮濕,有利於感冒的飛沫傳染,所以寶寶感冒的頻率,會比地廣人稀的國外寶寶高。另外,照顧者的衛生習慣(例如洗手)也沒有像國外要求得那麼嚴謹,因此台灣寶寶得到感冒的機率會高一些。

周怡宏醫師指出,6個月以上的寶寶若已經開始了團體生活(只要照顧者還有照顧其他寶寶,或是家中有兄弟姊妹都算),如果一個月感冒一次,並未超過國內的平均標準,可視為正常,不必過度擔心。

 

六個月內的寶寶仍有可能會感冒

很多人認為,6個月內又吃母奶的寶寶,因為體內有來自母親的抗體,所以應該不容易感冒。周怡宏醫師認為這種說法值得商榷,因為引起感冒的病毒高達兩百多種,媽媽無法對每一種病毒都有抗體,若媽媽沒有特定的病毒抗體,代表寶寶對於這種病毒也不會有保護力。

還有,照顧者的衛生習慣也很重要,從外面回來、接觸寶寶前都有如實地洗手嗎?爸爸媽媽或是其他家人生病時,有做好隔離措施嗎?是否能夠抗拒親友間任意抱、親寶寶的要求?有時大人生病時症狀不明顯,只是有輕微的喉嚨痛而已,若無警覺並做好隔離措施,透過飛沫,很容易將病毒傳染給寶寶。

當然,這個階段的寶寶因為體內有母親的許多抗體,所以就算是得了感冒,症狀也會比較輕微,通常不會發燒。

 

釐清寶寶打噴嚏、流鼻涕的原因

有些媽媽看到自己的小孩一年四季都在感冒,覺得很苦惱,常會問小兒科醫師:「醫生,為什麼我的寶寶常生病?」

周怡宏醫師提醒家長,有時候「覺得」寶寶老是在感冒,可能是一種主觀感覺,未必是客觀現實。依據他的經驗,檢查過這類媽媽認為「常感冒」的寶寶後,有不少孩子其實並沒有鼻腔和喉嚨的紅腫反應,所以並不是真的感冒。

為什麼會這樣呢?有時是媽媽太多慮,以為寶寶一個月感冒一次的頻率都算高;或是發生誤解,把寶寶類似感冒的症狀,當成了感冒。

以下三種原因,可能會導致寶寶出現流鼻涕、打噴嚏甚至咳嗽的「類感冒」症狀:

環境不佳

如果照顧者沒有常常打掃居家環境,或是堆積過多雜物,造成空氣不流通,家中會變成過敏原與病菌、病毒累積繁殖的溫床,導致寶寶鼻腔的自然分泌物較多,就會呈現常流鼻涕、打噴嚏、鼻屎較多的症狀。

過敏

周怡宏醫師指出,呼吸道過敏症包括過敏性鼻炎及過敏性氣喘,是由於呼吸道中的免疫細胞,對突然進入的過敏原產生過度的免疫發炎反應所造成的臨床症狀表現。感冒與過敏不容易區分,不只家長容易混淆,有時連小兒科醫師也不容易立即區分清楚。

感冒除了有鼻子症狀之外,通常會伴有喉嚨痛、咳嗽,嚴重的還會發燒、頭痛、全身痠痛,甚至噁心、腹瀉。而過敏性鼻炎俗稱鼻子過敏,常見症狀有連續性打噴嚏、流鼻水及鼻塞等三大症狀,而且鼻子、眼睛、喉嚨常有搔癢感,因此患者會想要揉眼睛、揉鼻子及清喉嚨。


上次感冒沒處理好

有時寶寶的感冒會一直滴滴答答沒完沒了,是因為上一次感冒後期,清潔沒有做好,還有鼻屎、鼻涕卡在寶寶鼻腔後端(寶寶鼻腔較窄,容易有此現象),既看不到也難以清理,無法靠打噴嚏或是到醫院做吸抽處理,這時就要用蒸氣治療,讓殘留的分泌物軟化後排出,可能會由鼻腔流出,或是倒流至喉嚨處吞下,分泌物清理乾淨後症狀就會解除。

寶寶常感冒的原因

撇除之前不屬於感冒的情況,若妳的寶寶一個月感冒兩次以上,的確是屬於容易感冒的族群。寶寶容易感冒,除了不良生活習慣與先天體質問題(例如先天免疫機能低下)之外,以下原因是家長更需要特別注意的:

處於容易被傳染的環境

家裡孩子較多,有些哥哥姐姐念國小或幼稚園,若衛生習慣又沒建立好,寶寶就會收到兄姐的「病毒禮物」,常常感冒。

若是將寶寶托給保母或是阿嬤帶,而保母不只照顧一個小孩,是同時照顧34個寶寶,這就與一個小型學校無異,仍應多多注意小心。

周怡宏醫師指出,一般人有把寶寶托給保母帶比較不會生病的印象,但這是一種迷思。因為家長對幼兒園等公共環境比較會要求,因此幼兒園為了招生,空間都設得較為寬敞、空氣較流通。相對的,保母多是在自己的家裡帶孩子,如果家長對保母的居家環境整齊、清潔、空氣流通與否不大要求,而一起帶養的寶寶中又有人感冒,那還沒生病的寶寶,其實就與在幼兒園的孩子一般,似乎只能「挫著等」了。因此,周怡宏醫師提醒家長,對於幼兒園與保母家庭空間,應該要有一致的清潔、整齊要求。

臨床經驗裡顯示,幼兒園的寶寶生病除了一般感冒之外,較易得到流行性的疾病(如流感、腸病毒等),由保母帶的寶寶若生病,多是得到一般感冒或是腸胃炎。

鼻腔沒有常保持清潔

若寶寶的鼻腔很髒,卡了許多鼻涕、鼻屎等,就會變成病毒容易附著的溫床。因此周怡宏醫師提醒爸媽,若不希望寶寶常常感冒,一定要注意使寶寶的鼻腔保持清潔。人的鼻腔有前面寬、後面窄的特性,因此在接近鼻孔、肉眼可以看到的地方,若發現卡了一些髒東西(如鼻屎),可以用沾濕的棉花棒伸進去清一清;若是位於鼻腔後端看不到的地方,則一定要使用蒸氣吸入治療。

做蒸氣吸入治療不一定要去診所或購買機器,可以在浴室把熱水開到最大,使裡面充滿蒸氣,讓寶寶在蒸氣房裡待個20分鐘就可以了。若寶寶得了感冒,建議每隔56個小時做一次,最少也要每天早晚各做一次,讓寶寶鼻腔深處卡住的髒東西可以軟化排出,保持鼻腔內的光滑乾淨,病毒就較難附著、孳生。

上幼兒園的寶寶如何避免感冒?

周怡宏醫師表示,要使幼兒園別成為病菌傳播的溫床,有賴於幼兒園的正確認識與家長的公德心。例如幼兒園能否正告家長,別把生病的寶寶送進園所,而且做到對病童托育的確實拒絕?寶寶生病時,家長也應讓孩子在家休養,別把寶寶送進園所造成他人的感染。兩方面一起努力,才能使寶寶在幼兒園被傳染感冒的機率降低。

寶寶不常生病的帶養方式

周怡宏醫師指出,要讓寶寶成為不常生病的「健康寶寶」,爸媽除了要注意給寶寶均衡的營養、充足的睡眠、從小養成寶寶運動的習慣外,還有兩個常忽略的細節要特別注意:

洗手要擦乾

勤洗手是大家琅琅上口的衛生習慣,但是若洗手後沒有確實擦乾,周怡宏醫師認為比沒洗手更糟!原因是寶寶喜歡東摸西摸,沒擦乾的小手使病毒、病菌附著的機率更大!而且潮濕的雙手也有利於培養細菌,若不小心吃進肚子裡,就會導致生病,所以爸媽一定要從小養成寶寶洗手後徹底擦乾的好習慣。

閃避感染者

周怡宏醫師指出,教寶寶察覺「哪裡有病菌、病毒敵人」的教育,可以從6個月大時就開始。例如教寶寶看到有人打噴嚏、咳嗽時,就把頭轉開,不要眼睜睜地讓對方的飛沫噴到臉上;等寶寶開始團體生活後,也要教他不要去抱、親已經在發燒、嘔吐、打噴嚏、咳嗽的小朋友。總之,讓寶寶從小就知道要閃避感染者、保護自己的健康,可以降低被傳染感冒的機會!

周怡宏醫師

現任/周怡宏小兒科診所院長

經歷/長庚兒童醫院新生兒科主任
   長庚兒童醫院兒童內科助理教授
   台大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

學歷/台灣大學醫學系醫學士
   美國貝勒醫學院德州兒童醫院研究員
   美國農業部休士頓兒童營養研究中心訪問學者

2023年6月11日 星期日

父母需知兒童肌膚防曬品十原則

@ 以往發表的一篇皮膚保護文章

敏盛醫療體系婦幼總監 周怡宏醫師     (自由時報97/8/16) 

今年夏天,艷陽時常高照,門診中偶可見到因不當曝曬造成輕度曬傷的孩子,但是令人驚訝的是,大部份的父母親或者照顧者並沒有使用防曬品的觀念,導致上述的情形出現。由於孩子無法避免在戶外的陽光下活動與遊戲,加上醫學研究也顯示在兒童時期就已接受到絕大部分的陽光曝曬量(超過一生之中的80%以上);因此,為了防止孩童遭受到過度的陽光曝曬,應該在嬰兒時期,就開始使用適當的防曬品,幫助保護細嫩而未成熟的皮膚。依據美國兒科醫學會的實證性建議,筆者列出以下使用防曬品的十大重要參考原則,提供家中有嬰幼兒的父母做為使用根據:

1.使用防曬係數(SPF)至少30或更高的防曬品:一般認為寬廣光譜的防曬品可保護皮膚免受紫外線AB (UVAUVB)影響。防曬品的形式則可以採用乳液、膠凍、乳脂或者軟膏等其中之ㄧ。

2.在可能的陽光曝曬活動之前至少30分鐘,應該先行塗抹防曬品預防。

3.應使用防曬品於將被暴露在陽光下的所有皮膚,包括鼻子,耳朵、脖子、頭皮和嘴唇。防曬品使用時需要根據產品標示建議的用量均勻地塗抹在皮膚上。多數的防曬品並不是完全地有效的理由在於沒有正確地使用。通常約需使用10-15毫升塗敷在孩子的皮膚上

4.防曬品需要每隔23個小時使用ㄧ次,尤其持續地在陽光下活動、游泳或者流汗很多的情況下。如果孩子流汗很多或是泡在水中,因為水在皮膚上會相當程度地減少防曬品的保護效果,SPF的保護價值將會減少。此外,防曬品的效果也會受到風量、濕度和高度的影響。

5.使用有SPF 30或更的脣膏或者乳液,以保護嘴唇免得受到曬傷

6.高海拔處或熱帶氣候的地方應該使用更高的SPF的防曬品

7.一些防曬品可能具有防水性,並且可以保護在陽光下大約40分鐘的水中活動,即使如此,在水中活動仍應較常使用防曬品。此外,潮濕的皮膚容易灼傷,因此即使不認為有曬傷,仍應保護皮膚。游泳時穿著T恤並不能保護皮膚,除非防曬品塗抹在T恤之下。

8.如果孩子的皮膚對於防曬品有過敏反應,應該仔細挑選不含對胺基安息香酸(PABA),防腐劑以及香料的防曬品,因為以上成分較易造成不良的皮膚反應。

9.如果孩子在外活動有很高度的陽光曝曬,建議使用物理性防曬品,例如氧化鋅乳液(),它可以完全阻絕陽光到達皮膚上。

10.如果孩子需要同時使用防曬品及含有敵避 (DEET)成分的驅蟲劑,請勿使用含有兩者的產品。可以先使用防曬品,再使用驅蟲劑,而且防曬品必須每兩小時重複塗抹使用。 

如果能夠做到上述十大重要防曬準則,相信您家中的小寶貝能夠度過一個愉快的夏日時光。

 


  寶寶屁股三把火 冷氣應維持22至24度   (自由時報 2006-10-16)  〔記者洪素卿/台北報導〕台灣父母常因擔心寶寶「受寒」,不但把寶寶包得像肉粽,冷氣也不敢開太大。兒科醫師表示,「小孩屁股三把火」,新是一生當中最高的時候)是一生當中最高的時候)、需要散熱,家中有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