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警訊:別讓孩子成為疫情寶寶
轉載來源 https://parents.hsin-yi.org.tw/Library/Article/21975
在全世界開始學習與病毒共存而重返常軌運作時,許多醫療與教育的研究資訊中陸續發現孩子們在疫情期間受到各種影響而提出警訊。藉著醫師的專業與整理,一起來關心在疫情下出生及成長的寶寶。
文/周怡宏 資深兒科醫師
幼兒語言發展、情緒辨認與社會化受阻落後
在嬰幼兒眼中,疫情期間就是在長時間戴口罩、加強手部清潔,與他人保持社交距離的生活中度過的。孩子長時間戴口罩的狀態下,影響了以下的發展表現:
1.阻礙語言發展:孩子會透過觀察學習發音,口型、唇形、舌頭擺放的位置都是訊息,由於口罩蓋住了下半臉部,特別是嘴巴,就無法透過觀察形狀學習新字詞的準確發音。幸好,有些專家也提到多數的孩子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很強,因此像日本等國長年都有戴口罩習慣,卻沒有發現過孩童的語言發展遲緩。專家建議在與孩子互動時,可以加強肢體動作,運用輔助訊息促進孩子理解語言的速度。
2.影響情緒辨識能力:一般10個月大左右的孩子,就會開始透過臉部表情來學習辨識情緒,例如喜怒哀樂等,此過程持續到5-6歲才會完全成熟。孩子可能因為缺少下半臉的訊息,較難以解讀別人的情緒與感受。然而,也有一些研究結果認為,因為臉部表情不是唯一、也不是最重要的情緒辨識媒介,還有其他同等重要的訊號,像是說話語調、肢體動作、周遭整體的社會情境等。建議善用手腳、語氣、音量、眼部表情等,就可以減少對孩子溝通的影響。
3.影響社會化行為:孩子在學習與他人互動時,也需要有某些臉部表情表達訊息,例如微笑就是重要的社交訊號之一,口罩雖然不見得影響情緒解讀,但是有些孩子確實會因看不見對方的微笑,而感到被孤立。缺少臉部表情可能需要用心解讀對方所釋出的社交意涵。相對的,與人溝通時若戴著口罩,也應盡量把表情的介入程度降到最低,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誤解。目前的研究指出短期疫情應不至於影響社會發展,長期就會可能有相當程度影響。
研究指出疫情後出生的嬰兒智商明顯降低
幾項針對疫情期間出生嬰幼兒進行的研究結果指出,疫情後出生者,認知、語言與動作能力表現較低,影響因素包括受限在家中,影響活動與外界接觸,父母感受重大壓力而影響教養。
紐約哥倫比亞大學一份針對2020年間出生的嬰兒們進行的研究顯示,在大動作、精細動作及社交表現上,都比疫情前出生的嬰兒來得差。另一份布朗大學的初步研究結果也顯示,疫情間出生嬰幼兒智能發展測驗得分只有60-70分,與前十年出生者的平均成績85-115分相比,低了許多。專家解讀認為即使沒有感染新冠病毒,嬰幼兒發展仍會受到疫情期間社會環境的負面影響,而使得疫情間出生嬰幼兒發展可能遲緩1-6個月。
醫師解讀
我們知道,出生後的前三年,被認為是人類大腦智能發育的關鍵時期,也對成年後的身心健康具有相當影響力。可以理解的是,在疫情中出生的孩子接受的社交刺激較少,受到良好專業師資教育支援的機會也受到限制,這都會影響發展速度。另外,嬰幼兒也很容易受到照顧者不平衡的心理狀態與負面情緒影響,如果家長因為經濟、健康等因素時常處於焦慮、憂鬱狀態,孩子也勢必感受壓力而影響發展學習表現。
螢幕時間延長造成網路成癮、情緒管理變差
根據疫情期間的調查發現,美國44%兒童每天使用電子設備的時間超過4小時,是疫情大流行前兩倍多。過去研究已顯示,兒童使用社群媒體會造成許多心理問題,影響自尊與自我發展,也無法與他人做適當分享。吸引兒童的社群平台愈來愈多,但是專家認為網站內容大部分沒有教育意義。一旦網路成癮將會造成兒童躁動易怒、抑鬱等問題增加。
美國的一項研究指出,6-10歲兒童有32.6% ,11-17歲則有38.8%
出現問題性的媒體使用(表示成癮性媒體使用導致孩子的社會、行為或學業問題),而且家庭的壓力因素,包括家長的憂鬱,焦慮以及自我照顧問題(如睡眠、飲食與運動)。
另一項大腦科學研究也發現,看太多數位內容的兒童,大腦中與衝動控制和獎勵相關的部分會萎縮,情緒管理能力也會下降,原因即在於螢幕時間的增加與前額葉灰質變薄之間有密切相關。另一項長時間的縱向研究初步結果顯示,每天使用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超過7小時的美國9-10歲兒童,大腦負責處理訊息的皮質變薄的機率可能也增加。
學童失去社群互動造成孤獨、焦慮、憂鬱增加
疫情迫使許多學校完全或部分關閉,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估計,全球約有6.16億名學生受到影響。雖然部分兒童可接受遠距教學,但孩子們在學校學習的並不只有知識,也包括與同儕之間的社交往來,例如與朋友一起遊戲、打球,疫情使得孩子減少了同儕互動,也更容易感受到社交的孤獨。
根據英國官方的研究資料,疫情中5-16歲的兒童,情緒失調的比例都高於之前統計結果。UNICEF指出疫情爆發後,出現學校關閉、貧窮加劇、強迫婚姻與憂鬱等問題,衡量孩童與青少年發展的所有指標全都退步。兒童飢餓、孤獨、受虐、焦慮、生活貧窮與被迫結婚的人數增加。根據UNICEF研究,至少1/7兒童或青少年在疫情中的多數時間都在家隔離,增加焦慮、憂鬱與孤獨的情緒。
學習評鑑顯示孩子數學與閱讀力降低
根據美國最新教育研究數據顯示,雖然學校已復課,但疫情停課仍導致數學與閱讀學力平均落後4-5個月,若要追上疫情爆發前表現,估計還需要幾年時間,對中學生來說,甚至需要5年以上。
美國「國家教育進展評測」(NAEP)近日公布全國測驗結果,使得美國教育部第一次有機會審視疫情以來,孩子的學習是否受到影響。針對9歲孩子的測驗顯示,孩子的數學與閱讀分數出現了30年最大幅的下滑。從1990年以來,不同世代9歲孩子的數學成績與閱讀成績都在成長。然而,今年的數學成績下滑了7分,是史上首次變差。閱讀成績下滑5分,更是30年最大退步。
醫師解讀
許多家長可能不了解為何數學比起閱讀,數學能力退步得更多?其實是因為數學也是一種閱讀能力的測試,孩子必須要先有辦法正確解讀題目涵意,才能夠答題。評估結果也顯示,美國4年級和8年級學生的數學平均成績下降幅度最大,專家指出如果不加以解決,可能會改變整個年輕人群的發展軌跡和生活機會,也可能降低日後在數學、科學和技術領域追求有價值和富有成效職業的能力。總結的說,從過去的研究,我們知道孩子的認知發展能力、情緒行為的穩定表現以及家長的參與指導,都是影響孩子學業表現的重要因素。
參考資料:
1. https://doi.org/10.1101/2021.08.10.21261846
2.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pediatrics/fullarticle/2787479
3. JAMA Netw Open 2022 Oct 3;5(10):e223894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