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關注孩子的注意力
(Part 2)
轉載 學前雜誌102年10月
@ 想讓幼兒專心 先排除6 大外在干擾
除了幼兒個人的生理與心理層面的因素外,來自幼兒自身外的客觀環境中,也有相當多的外在因素,會干擾孩子學習時的專注程度。爸媽在抱怨與指責孩子不專心之前,請先檢查一下是否犯了以下6種類似的錯誤!
因素1.過早接收過量的聲光刺激
你家孩子是先接觸書本,還是iPad?面對一出生就被電視、電腦、平板和手機團團包圍的螢幕世代,張學岑醫師發現,近期有很多學童病患在閱讀時常出現跳字問題。就她的觀察,讓幼兒過早接觸聲光效果超量、跳躍閃動的3C產品,可能已改變了幼兒注意力的型態。
閱讀是所有學習的基礎能力。當進行閱讀活動時視覺必須一行一行搜尋,孩子也必須停下來思考,但看電視或玩電動時,大量、持續且快速跳出的聲光與影像刺激會同時動用孩子的視覺、聽覺與觸覺,單用視覺搜尋文字的比例會大幅降低。張學岑醫師指出,因為兩者訓練出來的學習模式是大不相同的,所以當大人要求習慣聲光刺激的孩子閱讀紙本書,或者看著安靜的綠黑板時,他自然無法專心。
因素2.學習環境過度紛擾
根據研究,注意力牽涉到腦部的成熟度,所以年紀愈小的孩子,注意力自然也愈低。不論在家中或是學校裡,孩子在學習環境中,通常得同時面對從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而來的各種刺激。當你希望孩子專心看書,但環境中同時出現了孩子喜歡的多種玩具、吸引他的擺設、電視的聲音,以及一些來自食物的香氣時,注意力本來就弱的孩子,很容易就會分心。
因素3.學習的難度不適當
信誼實驗幼兒園園長林意紅指出,有些能力不錯的孩子可能因為太過簡單、缺乏動機,而顯得漫不經心。同樣的,當學習難度過高時,也會讓孩子無法專心,例如:對幼兒發展沒概念的大人,若要求4歲孩子完成100片拼圖或學寫字,孩子可能因為活動太難、挫折太多,而顯得意興闌珊。但學習教材難度不當,卻是坊間多數以認知學習為導向的幼兒園,存在已久的問題。在台北市擔任學前特教巡迴輔導老師已12年的洪馨徽老師指出,到園巡訪時常見到很多幼兒已被迫跳級學寫注音或英文、算二位數加法。
看著小肌肉能力有限,而持續把超出格子的字跡擦到簿子破掉的小小孩,以及明明需要透過具體操作學習,卻得演算抽象數學題的孩子,他認為這些孩子不專心,才是正常現象。
因素4.引導或教學技巧不足
除了教學內容與教材不適當,臨床常遇到諮詢專注力問題的周怡宏醫師也提醒爸媽:「當老師抱怨你的孩子不專心,你得確認班上其他孩子有相同的問題嗎?如果有,那就要注意可能是老師的教學或教室管理技巧不夠純熟。」
事實上,不管在家中或幼兒園裡,如果引導方法不佳,是無法期待注意力有限的幼兒能學習新事物的。特別是在人數眾多的班級裡,過小的音量、沉悶單一的語調、毫無互動的上課方式,都更容易讓孩子昏昏欲睡或是東張西望。
因素5.過度寵溺、缺乏管教
進入幼兒園的團體生活後,原本在家中集三千寵愛於一身的孩子,必須學習認同、理解並遵守規範。如果孩子在家中常常我行我素、缺少自我控制的練習(如︰一邊吃飯一邊玩、不願等待),也會影響注意力的表現。
這些被寵壞的小霸王,在幼兒園裡出現干擾其他孩子與課堂秩序的衝動行為,通常會大增,除了造成老師帶班教學的困擾,也有可能被其他爸媽誤認為有過動問題。
因素6.學習滿檔與限制過多
林意紅園長指出,很多大人常會把孩子的學習行程排滿檔,讓孩子連喘口氣的機會都沒有,專注力很有限的孩子,根本不可能隨時保持在專注狀態!
有些爸媽基於學習效果的考量,總會緊迫盯人或忍不住干涉學習歷程。比如:當看到孩子一直玩玩具車,會忍不住質疑孩子:「玩車子有用嗎?去玩樂高嘛!」其實,孩子如果做事時經常被干擾,就要重新開始醞釀心情,進入專心的時間自然也會拉長。
@ 培養注意力的實用策略
大腦是負責注意力的中樞,但一個人要能專心,其實牽涉到很複雜的機制。雖然影響孩子注意力的內在和外在因素實在不少,但我們可從原因中歸結出「人」還是影響孩子注意力的最終關鍵,而「爸媽」在增進幼兒專心度的過程中,更是扮演了決定性的角色。
以下,整合不同領域專家的建議,提供爸媽在生活中日日可行的幼兒注意力培養策略。
生活習慣篇
想讓孩子專心學習,醫師建議爸媽必須回歸到生活的根本。
l 避開糖分、咖啡因和人工色素
從神經生理學研究上可發現,注意力不足(ADHD)與多巴胺和正腎上腺素這兩類神經傳導物質有關。咖啡因含量較高的食物(如:巧克力、咖啡、奶茶),以及添加黃色4號、5號及紅色6號、40號這些食用色素的加工食品,易擾亂幼兒腦部神經傳導物質的平衡,造成專注的問題;服用過量的糖分也會影響內分泌、導致昏昏欲睡,都應避免孩子食用。
l 吃均衡,吃自家
想讓孩子專心學習,應從每天的第一餐開始。為避開外食風險,建議爸媽提早半小時起床,在家中共進早餐。一杯優質的牛奶(蛋白質)搭配未包餡的全麥吐司、高纖麵包或饅頭(醣類),挑選數種優質堅果(油脂)一把,再將當季當地的新鮮蔬果(維生素與礦物質)切塊單吃、切丁夾入吐司(如:蘋果、番茄)或榨成果汁(保留渣),簡單卻健康。只要均衡攝取優質的食物,注意力自然跟著來。
有些孩子因為動得少,腰部肌肉的耐受力較差,所以沒辦法久坐,常常會想要躺下來、趴下來,或是站起來動一動,自然無法專心上課。如果能讓孩子從小養成每天運動60分鐘的運動習慣,不僅可強建體魄,當腦部的血液循環較好,專注力和學業表現也會更好。
當孩子透過運動發洩了過多的精力,還可以促進多巴胺、血清素等神經傳導素的分泌,將可以為專注力與正向情緒加分。
國外已有很多研究顯示,睡眠不足除了會降低專注力,還會影響腦細胞的修補,造成認知能力方面的傷害。
由於學前孩子的作息大多配合爸媽的生活步調,再加上常為了玩樂而撐著不睡,因此,醫師建議爸媽,應在晚上8點半左右開始進行睡前儀式,以便讓孩子在9點就能入睡。唯有養成孩子早睡的習慣,才能讓他元氣滿滿、專心學習新事物。
教養原則篇
從研究上已看見,專注力是可以經由後天努力而改善的。除了嚴重注意力不足的孩子需要進一步使用藥物,對於多數只是注意力「不夠好」的孩子,專家們有下的提醒和叮嚀:
想要孩子學會專心,陳富美老師認為爸媽平時的身教很重要。當孩子邀請你陪他一起玩、聽他講故事,很多爸媽口頭上答應了,但卻放不下手邊的工作……,事實上,孩子可以清楚感受到爸媽是不是專心地陪伴。
讓孩子擁有「專心」的美好體驗,是一件很重要的事。陳富美老師建議爸媽關掉電視、手機,全家人專心地吃頓飯,提醒孩子仔細咀嚼米飯、青菜的滋味,或讓孩子專心感受一個深深的擁抱,體會單純、專一的視覺、聽覺、味覺、嗅覺和觸覺感受。飯後,全家可以一起或是各自選一件事情專心地做,營造出一種專一而不躁動的家庭氛圍。
當容易分心的孩子開了電視,卻又玩起家家酒遊戲時,可請他做個選擇︰想要先照顧生病的娃娃,還是要先把電視節目看完。這樣的提醒,除了可加強孩子專心的技巧,還可幫助他練習選擇,然後體會專心做一件事情的感覺。
交代任務給容易分心的孩子時,記得將複雜的任務先化繁為簡,把需要較長時間的工作拆解成幾個段落,一次提供一個階段式任務;指令務必簡單明白,執行前請孩子先複述一次指令,確認他聽懂了,孩子比較能夠在有限的專注時間裡,如期完成。
如果在幼兒園這類教室情境裡,張學岑醫師建議可讓容易分心的孩子,坐到第一排、靠近老師旁邊,或是在他旁邊安排一個同學當小老師,隨時幫忙提醒進度。
幼兒很需要適齡適性的遊戲與互動經驗,以整合發展所有的能力。高麗芷老師建議爸媽手邊一定要備有幼兒發展的參考書,才不會剝奪了孩子接觸各種玩具與遊戲的機會,錯過發展重要能力的敏感期。
如果孩子容易分心,張學岑醫師建議一定要讓孩子遠離3C產品,提供足夠的閱讀和遊戲經驗。林意紅老師建議可在家中幫孩子準備面牆、沒有雜物的遊戲桌,遊戲或閱讀時,一次可讓孩子從三種當中選一種。
以下綜合專家們的建議,推薦幾種遊戲與活動建議給爸媽,希望幫助孩子在快樂地遊戲與活動中,培養出注意力!
|
運動 |
遊戲 |
0~1歲11個月 |
拿搖鈴吸引翻身拿取: 趴或坐在滾筒上互動 |
親子面對面說話、唱歌,提供視覺、聽覺互動 |
1~ 2歲11個月 |
走平衡木、 投球進桶子、 |
追打泡泡、桌面吹乒乓球過線、疊積木塊、拼圖、形狀套套筒、洞洞板穿線 |
3歲以上 |
拋接球、騎車、跳繩、牆面投籃球、跑步 |
123 木頭人、跳房子、盪秋千、串珠、積木、走迷宮、拼圖、各類盤面遊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