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23年4月14日 星期五

 7步驟訓練寶寶一夜好眠

李藹芬;採訪諮詢栽培兒童健康中心執行長周怡宏醫師;

攝影陳炳煌    ~原文刊載於20095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不只孩子需要擁有良好的睡眠品質,媽媽也應享受一覺到天亮的權利,這樣,白天才有愉悅的精神帶領寶寶探索世界,或做個活力十足的上班族。所以,及早訓練孩子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才能讓媽媽寶寶每晚都能睡一場好覺!

「自從有了孩子後,就不知道什麼是一覺到天亮的感覺了」、「孩子已經快一歲了,每天晚上都還要起來餵奶,好辛苦……喔!現在最想做的事情就是把孩子託給人照顧,然後自己睡個夠」。相信許多為人母者最大的「奢望」,就是可在不受打擾的情況下,能一夜好眠!當睡好覺成為人母的奢望時,可想而知媽媽缺乏睡眠的嚴重性。

 

精神不足影響互動品質
母愛真的很偉大!為了照顧孩子,即使長期睡眠不足也能忍受!但要提醒媽媽的是,若睡眠不足影響了心情,在心情不佳的情況下,難免影響與孩子的互動品質?互動品質若不好,將很難讓媽媽在帶養過程中充分享受到育兒的樂趣,你會發現,通常晚上無法好好睡的孩子特別讓媽媽覺得「難帶」,因為無法好眠對心情的影響真的很大。
近來,嬰幼兒的睡眠品質愈來愈受到重視,的確,當寶寶能一覺到天亮,想必媽媽也能一夜好眠,共同享受到睡好覺所帶來的好處。

 

寶寶常見睡眠問題
周怡宏醫師指出,研究指出大部分嬰兒睡不好的問題,其實出自於父母不當期待、處置或限制,真正病理上的問題並不多見。他說,至少有五種常見形式可稱為常見的嬰幼兒睡眠問題表現:
1. 
不到午夜不上床型,即晚睡與拒絕入睡。
2. 
晚上愛磨蹭翻滾型,即不易安穩入睡。
3. 
整夜不停打鼾型,即真正睡眠障礙。
4. 
常在睡眠中咳嗽哭醒型,即常因鼻涕倒流引起者。
5. 
半夜啼哭不止的磨娘精型,即典型的夜間驚醒。

 

養成習慣減少問題
栽培兒童健康中心執行長周怡宏醫師,是位資深兒科醫師,常在門診中被媽媽問到「孩子為何睡不好?」他說,有寶寶睡眠困擾的媽媽們,十之八九都表現出擔心憂慮、沮喪而不知所措的樣子,更糟的是,常常連自己的睡眠也大受影響。

本身也是亞太區兒科睡眠研究聯盟的兒童睡眠專家的周怡宏醫師,強調「睡眠是寶寶成長的關鍵」,因為良好充足的睡眠,更有助於寶寶的情緒穩定、提升免疫力,及促進智力發展等。不少深受寶寶睡眠問題所苦的台灣父母,常誤以為寶寶睡眠問題是一種常態現象,其實,從透過培養寶寶規律的睡眠習慣開始,即可改善大多數的睡眠問題。他說,「從嬰兒半歲後,其睡眠中樞及生理韻律的發展已經成熟,應儘快讓寶寶培養良好的睡眠習慣,才能及早擁有良好的睡眠品質,而且愈早做,愈容易上手。」

 

環境安排很重要
如果房間過於悶熱、衣服穿太多、棉被蓋太厚、衣物綁太緊、改變睡眠地點等都容易使孩子感到不適,周怡宏醫師建議,如果孩子平常給保母帶,不妨讓家中睡覺的小床布置與保母家的相仿,減少寶寶認環境的困擾;室內溫度設定約維持於20?24,降低寶寶熱醒的機會;使用空調時,不忘在房間角落邊放一盆水,保持適當的的溼度,避免寶寶因喉嚨乾而咳醒。


睡好覺母子都快樂
這是網友Jerry在部落格上的內容,經過調整兒子與媽媽分床的睡眠習慣後,從他描述妻子Febie與兒子Kaya的睡眠情況,或許你已能感受到媽媽寶寶都睡好覺的正面效果了。
……尤其在過去兩三週來,每天Kaya幾乎都是在放上嬰兒床後12分鐘內就入眠,然後一覺安安穩穩睡到早上67點(那是母子都沒有被干擾的連續9小時睡眠)。早上與下午他會再睡眠一次到兩次,大約合起來4小時,同樣也是約2分鐘入眠。Febie可以有充分的睡眠,當然,Kaya也是。
那剩下來白天的時間呢?母子兩個人都精神抖擻,一起快樂地玩耍成長,因為睡飽加上玩得盡興專心,所以親子互動品質真的很好,而媽咪與寶寶都每天笑容滿面,親朋好友連附近管理員、鄰居、餐館老闆都跟著染上快樂的氣息。你看到這裡有個正向循環了吧?因為白天玩得很盡興,所以到了晚上,時間到了,洗個好澡,玩玩水,然後一起享受睡前嬉戲的時光,好好安靜地喝最後一次奶,跟著當然也很容易就入眠。」

 

持續訓練讓親子都能好眠
當寶寶睡得好時,媽媽想要睡個好覺就不再是奢望了,周怡宏醫師說,培養寶寶良好的睡眠習慣,需要父母花時間和心力,雖然剛開始的效果可能不如預期,不過,只要能持續下去,習慣一定會慢慢養成,親子雙方遲早都能享有優質睡眠!

 

新生兒期配合步調
新生兒的總睡眠時間長卻分散,也還沒有日夜的分別及韻律,周怡宏醫師指出,這時,媽媽的休息時間可配合寶寶的步調即可,寶寶醒著就餵奶,寶寶睡著就趁機休息以培養體力。
積極做法:雖然新生兒的中樞神經還不成熟,無法分辨日夜,周怡宏醫師建議媽媽仍可做兩件事:
1. 
在白天時,拉開房間的窗簾(晚上則拉上窗簾),讓陽光灑進屋內,明亮的光線與夜晚的昏暗形成強烈對比,幫助寶寶區分「日夜有別」,進而建立生理時鐘。
2. 
利用寶寶醒著的時候,給寶寶一些刺激:如抱著寶寶到陽台上,吹吹風、看看樹木、葉子,給觸覺、視覺一點刺激,讓寶寶體會「白天有些活動」,透過外在的活動安排逐步調節生理時鐘,為松果體素(松果體素是由人的大腦松果體分泌,主控生物鐘,控制晝夜節律,促進自然睡眠)的分泌埋下伏筆。

 

滿月後逐步進行睡眠訓練
周怡宏醫師說,喝配方奶或瓶餵的母乳寶寶可比親餵的寶寶提早開始進行訓練,因為前者的進食量可掌握,在睡前可讓寶寶多吃一點,延長飽足的時間,逐漸減少半夜喝奶的次數。而親餵的寶寶由於奶量較難計算,喝奶次數較頻繁,容易讓睡眠訓練受到干擾,但是寶寶到78個月大時,開始食用副食品起,夜晚就比較不易肚子餓而需要喝夜奶,無形中,媽媽也可持續較先前長的連續睡眠時間。

積極做法:寶寶就像充電電池一樣,吃飽喝足,就充滿電力,當電力耗掉,才能再充電,建議白天幫寶寶多安排一些感官刺激的活動,如嬰兒按摩、讓寶寶摸摸媽媽的衣服、聽媽媽說故事、玩玩具有聲光效果的玩具,不論是觸覺、聽覺或視覺的感官刺激,都可以消耗寶寶的能量,讓他產生疲倦而有睡意。當他入睡時,正是腦部進行整理、重組和認知白天所接收的資料,做為日後學習的資料庫。

 

睡眠訓練班
先觀察寶寶的睡眠時間,如:
10
點:起床
12
點:白天睡覺
16
17點:白天睡覺
24
點:夜間睡覺
周怡宏醫師建議,父母漸進式的調整寶寶的作息,每一階段以提早1小時為目標。這次目標在早上9點起床,前晚在22點半時,就開始進行睡眠儀式,好讓寶寶提早1小時入睡,隔天9點喚醒寶寶起床,怕寶寶不起床嗎?喊他起床時,順勢把窗簾一拉,讓明亮的陽光喚醒寶寶的活力!之後,白天的睡眠時間也會逐步提前,根據經驗,差不多花上7天的時間可讓寶寶習慣作息,然後,再進行下一階段的目標,一直到符合父母希望的作息時間為止。
要提醒父母的是,有的父母因為工作而晚歸,卻又希望寶寶能早點睡,周怡宏醫師說「這樣很難如願喔」,因為寶寶想跟父母玩,而等著爸媽下班回家,還沒玩到就要他睡覺,他才不會就範的。周怡宏醫師建議爸媽,可考慮早點回來陪孩子玩,不然,就是一回來先陪孩子睡覺,讓他不致等到很晚才陪他入睡。


@ 睡眠訓練7原則
讓寶寶及早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不只可減少日後睡眠出現問題的機會,而且從小建立起的好習慣,未來想要改變也難。
1. 
白天多給刺激
白天一定要讓寶寶活動,只有當身體能量消耗後,寶寶才會覺得累而想要睡。不會爬的寶寶,媽媽可多幫他做一些伸展手腳肌肉的活動;寶寶會爬後,活動量則會增加;等到會走路後,周怡宏醫師建議每天可帶他散步。逐漸減少白天的睡眠時間,讓主要睡眠集中在晚上。


2. 
不要等眼睛閉上才把寶寶抱上床
有的寶寶需要抱著哄才要睡覺,但哄到到他兩眼迷濛時,就得把他輕輕放在小床上,讓他靠著自己的力量進入夢鄉,慢慢養成他憑藉自我安撫即可入眠的習慣。


 3. 
固定進行半小時的睡眠儀式
利用制約行為,如洗澡、清潔口腔、按摩、講故事、聽兒歌等固定的動作都可成為睡前儀式的一部分,掌握在約半個小時內完成,當依序完成後,讓寶寶知道睡覺時間到了。建議進行的時間及步驟要固定一致,而寶寶習慣此一模式約花上兩個星期的時間。至於涵蓋哪些活動,爸媽可自行設計、調整和組合。

4. 
母子同房不同床
父母與寶寶同房共床,在台灣是很平常的事,不過,周怡宏醫師提醒,為了避免雙方因一個翻身而互相干擾睡眠,最好是同房不同床,既能保有照顧寶寶的方便性,又能保留各自睡覺的獨立性。


5. 
全家靜止活動以營造睡覺氣氛
寶寶是精明的,只要有家人還在繼續活動,他就不會想睡覺,因此,進行睡眠訓練需要全家人的配合,最好讓家中完全靜悄悄、黑漆漆,讓寶寶意識到「大家都要睡覺,不能再玩了」。

6. 寶寶沒有睡意不上床
如果寶寶還沒有睡意,就不要讓他上床,避免發生親子戰爭,因此,先前讓寶寶經過充分的活動而有睡意,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也讓寶寶知道,「床鋪就是睡覺的地方」,也是「享受最美好時光的聖地」。

 

7. 半夜醒來讓他自行找到重新入睡的方法
除非是疾病因素,否則碰到寶寶半夜哭醒時,也不要直接抱起來哄,周怡宏醫師說,此時,用手輕拍身體安撫寶寶即可,應讓他用自己的力量重新找到入睡的方法。他解釋,很多時候,父母以為孩子醒了,實際上是睡眠週期的轉換,貿然抱起寶寶,反而容易讓他醒過來,要他再次入睡,一切都要從頭開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寶寶屁股三把火 冷氣應維持22至24度   (自由時報 2006-10-16)  〔記者洪素卿/台北報導〕台灣父母常因擔心寶寶「受寒」,不但把寶寶包得像肉粽,冷氣也不敢開太大。兒科醫師表示,「小孩屁股三把火」,新是一生當中最高的時候)是一生當中最高的時候)、需要散熱,家中有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