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23年4月14日 星期五

出生後的第一課-寶寶自我紀律 周怡宏醫師

  除了父母給予寶寶全心全意的愛護之外,紀律的養成可說是第二次最重要的天生禮物。在自我紀律的形成過程,安全的獲得是十分必要的,因為沒有了紀律,也就沒有了界線範圍。孩子們需要有個界限,而在此一範圍內找到自我的安適。寶寶們會知道當父母教導紀律的同時,他們可以得到充分的愛意。

  紀律的養成是種教導,而非懲罰。它並不會一夜之間成就,而必須一再重複以及有耐心去營造。父母親對於幼兒紀律養成的長期目標是灌輸自我控制的概念與做法,以便寶寶可以逐漸了解他們的自我界限,當然這一過程需要許多年的時間。藉由設定幼兒早期時的一些堅定而充滿愛護的界限,父母將可協助寶寶形成他們終生愛用的內在標準。適合開始教導寶寶自我紀律的年齡遠比一般父母所想像的來得更早-意即在寶寶出生後數天即可開始。

  當父母親剛開始學會對寶寶有所期待時,通常很難想像們有一天必須對那位需索過度的寶寶說聲:「不可以」。但是當孩子長到約八個月大左右時,一位典型的成長中寶寶將會知道當自己做錯事時,父母親將會有何種反應表現。例如當寶寶爬向爐子邊時,他會停下而抬頭看看媽媽得臉,似乎知道可以從何處找到「不同意」;孩子便會轉向另一邊,微笑地向前爬,幾乎可以自信地感受媽媽會在後跟隨著他並在適當時機阻止他。以上所述,正是幼兒們在形成自我紀律時的典型初期表現。

  每一位為人父母者都必須經歷此一過程。以往父母總以為寶寶是天真無邪的印象將會被這種新的責任所震撼。只是提供孩子的需求以及保護他們不受環境的傷害並不足夠;進一步來說,父母必須限制孩子的需求而且保護他們自己不受傷害。對孩子說「不」,立意上在限制孩子,並且是為他們好的緣故;父母需要表現得像應有的紀律教導者模樣,雖然會造成孩子的窘迫焦慮,但卻是為建立他們健康發展所必要的做法;在起初時,決大部分的父母親都無法想像到種情境會發生。並且在孩子身上的窘迫焦慮也會同樣發生在父母身上。當他們理解到孩子們從父母身上的需要事什麼時,他們就必須忍受孩子對他們的憤怒咆哮,因為這就是成為父母的真義-即兼顧提供保護及紀律訓練責任。

  父母顯露在外的模樣及做法正是我們教導孩子紀律的方式。父母們會呈現自己是如何的表達紀律,以及他們如何對以往成長過程中教養方式的反應。要了解的是,在教養紀律的表面之下,事實上,父母提供的是他們相信孩子能夠做得到的範圍,父母的期望孩子們會變成何種模樣,以及我們對為孩子們準備的未來世界的種種希望及擔心害怕。

  父母的紀律訓練也反映我們社會的價值觀,因為父母們深知必需為孩子的「壞行為」負相當責任,父母也會受別人的公道評斷。在不同的社會中會有不同的紀律訓練目標。在一個充滿生存危機的社會情境之中,紀律教導中必需針對生存技巧做演練。在個人主義受到重視的情境,父母會使用紀律已鼓勵孩子的自我表達。而在重視個人成就感的社會情境中,紀律會被用以鼓勵孩子們努力克服懦弱恐懼而奮力向前,而不會阻止他們跨越他們去達成目的。然而在一個期望個人將他人需求擺在自己需求之上的社會,紀律則在要求孩子了解這種對他們的命令式期待,並要求們努力做到符合條件;而且會對不服從者甚至動機做出懲罰。

  在台灣的多元化社會中,正如其他許多國家一般,父母及醫療專業者都應了解紀律得實際操作必受文化塑形,並且要依循此一文化的價值及傳統,給予孩子一個清楚及一致的面對態度與施行方式。當然,紀律得教導也應該是因人而異,能夠符合個別化的需求,而取得一個平衡點。很明顯地,它應有一致性的規律及預期-當這些規則未被尊重時,也要有堅定的處理方式,以便孩子知道會面對的後果,是一定需要的。但是,這些規範的建立與施行是基於三個事實:

(一)了解孩子的動機,(二)了解不同年齡孩子所能夠做到的事情(三)解孩子能忍受的感覺以上所述的操作方法,都已遠遠超過僅是嚴厲的或寬容的管教方式;因為父母親要能夠深刻地理解到,能夠養育一位有到得自且又情感充沛的孩子,遠較只是一昧順服的孩子會更值得,也更有回饋。

  最後,我們要提醒天下的幼兒父母們,一位未經良好紀律教導的孩子,就像放任孩子不給予妥善安排般地不夠完整。當然,父母並不是為了從孩子身上得到感謝得回饋才如此做,最終孩子們將會在自律養成後得到安適與愉悅的寶貴感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寶寶屁股三把火 冷氣應維持22至24度   (自由時報 2006-10-16)  〔記者洪素卿/台北報導〕台灣父母常因擔心寶寶「受寒」,不但把寶寶包得像肉粽,冷氣也不敢開太大。兒科醫師表示,「小孩屁股三把火」,新是一生當中最高的時候)是一生當中最高的時候)、需要散熱,家中有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