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23年7月9日 星期日

與時俱進新觀念副食品觀念大翻轉

轉載來源 好好育兒https://parents.hsin-yi.org.tw/Library/Article/7289

新觀念
寶寶初次嘗試副食品的時間點:6個月 vs. 4個月

小兒科周怡宏醫師觀點:
寶寶何時開始嘗試副食品有兩個關鍵:第一是餵食方式為親餵或奶瓶餵食。如果是親餵者,原則上等到滿六個月再給予副食品,過早餵食會影響吸吮母乳意願;而奶瓶餵食者,因為嬰兒較早容易發生厭奶,在滿四個月之後即可以給予副食品。
第二是嬰兒是否神經成熟發展已經可以適合餵食。可觀察以下重點,包括:
1)頭頸部可以直挺而不會搖晃,
2)口水分泌已經變多,
3)眼睛會盯著食物,
4)手會伸出想要抓取食物。通常四個月以上嬰兒就可以做到。
因此,在嬰兒46個月大時,爸媽應根據孩子的狀況再決定開始給予副食品。



新觀念
副食品與過敏:延後吃易引起過敏的食物 vs. 盡早嘗試各種食物

小兒科周怡宏醫師觀點:
副食品與過敏的關係,考量的重點在於:爸媽本身是否有已知的過敏原及確定的家族過敏史(主要過敏疾病包括:過敏性氣喘、過敏性鼻炎以及異位性皮膚炎),這需要經過生活觀察,得知對某些食物或環境接觸引起過敏反應,並有時間上的因果關係。之後,再經過抽血檢查,得知過敏指標異常升高,並被檢驗出有特定的過敏原。如果爸媽或家族成員被檢驗出有已知的食物過敏原,該食物應在嬰兒一歲以後才給予,其餘食物則可以依照年齡逐漸少量給予,再觀察是否可以順利攝取。
如果爸媽沒有已知過敏原,也確認沒有家族過敏史,就不需要刻意避開容易引起過敏食物,可以依照副食品種類逐步給予即可。


新觀念
增加副食品的食物類別:
少量多樣化,什麼都吃 vs. 依序添加澱粉、蔬果蛋白質

小兒科周怡宏醫師觀點:
餵食副食品的目的在於:提供嬰幼兒固體食物作為營養來源,也是提供新食物的味嗅覺以及咀嚼訓練的重要方法。給予的順序,基本上是由「食物泥」開始,再進展到「壓碎切碎的食物」,最後再進展到「切塊切片的食物」。
至於食物類別並無嚴格限制,但是一般建議:先給米麵食類的「澱粉」以及「蔬果類食物」(48個月之後),接著才是豆類製品、蛋類以及魚肉類食物(78個月之後)。
另外,初步的副食品多採取單一類食物,之後再作混合式的添加,目的在於讓嬰兒有較多機會學習單一食物的味道。


 

新觀念4
調理副食品可添加調味料:完全不添加 vs. 可適量添加

小兒科周怡宏醫師觀點:
添加過多的鹽、糖或其他過多調味料,不但對嬰兒健康有害,也會對於副食品食物的味覺感受不利。
調理副食品時,添加調味料的基本原則為:如果食材本身即有鮮明味道,經過烹調凸顯其原味即可,不必另加調味料;但如果食材本身味道中性且不明顯,即可適當添加調味料為宜,添加份量應在一般成人添加量的一半以下。另外,也可以選擇自然調味料,如:南洋料理中常用之植物性來源,亦可避免使用過多人工調味料。
 


 

新觀念5
純果汁可當作副食品:6個月後再喝  vs. 1歲前都不要喝

小兒科周怡宏醫師觀點:
許多醫學研究發現,純果汁對嬰兒健康的危害,包括:肥胖、營養不良、腹瀉、脹氣、蛀牙、影響正餐食慾、消耗維生素B、影響鈣質攝取以及糖類不耐受症等不利影響。
因此,2017年美國兒科醫學會建議以下新規範——
1歲以下不給予果汁。
1歲以上喝果汁也無營養或檢康上的益處,只有在使用新鮮100%果汁,並成為均衡飲食一部分的情況下,才可以飲用。至於飲用的份量,建議為:13歲,<120c.c46歲,120180cc718歲,<240cc
原則上,鼓勵孩子直接吃新鮮的水果(嬰兒則以泥糊類或直接攝取都可以),不建議飲用加工過的果汁商品。


 

新觀念6
副食品也分門派?如何選擇:
循序漸進謹慎派 vs. 壓爛剪碎復古派 vs. 寶寶主導BLW

小兒科周怡宏醫師觀點:
如何協助嬰兒攝取副食品有許多不同作法,學界與照顧者團體也有不同的流派、立場與不大相同的主張。
一般而言,需考量以下三個主要因素:
一、食物質地仍要有計畫的逐步加粗,份量也要慢慢增大。
二、嬰兒咀嚼能力的成熟度與訓練次數的多寡,有其個別差異。
三、由照顧者或者孩子主導,仍屬見仁見智,傳統上醫界仍建議由前者主導,但是尊重孩子的自主呼聲也日漸高漲。
當然,每種方式都有其特點與好處,當然也可能有些缺點,例如:謹慎派可能變化太慢或太少,使得孩子對進食副食品失去興趣;又例如BLW派可能進展太快而造成咀嚼訓練不足,或是可能會有嗆到的風險。
在顧及時代潮流的演進,我建議爸媽要用心投入,在不急躁且逐步漸進的原則下:帶領嬰兒嘗試,多給予不同的食物種類與形式,每天有多次訓練咀嚼的機會,且採取引導與放任方式並用的策略,鼓勵他用手抓取食物,鼓勵他多看、聞、嗅食物的色香味,鼓勵他多觀察食物的製作流程,也鼓勵他多與家人一起進食,感受用餐的樂趣與氛圍。

 


嬰兒的固體食品(斷奶)三階段   Stages of weaning

轉載來源https://www2.hse.ie/wellbeing/babies-and-children/weaning-eating/weaning/stages/#:~:text=The%20introduction%20of%20solids%20process%20takes%20place%20in,food%20tastes%20and%20feels%20very%20different%20to%20milk.

The introduction of solids process takes place in 3 stages. It starts with the first spoon feeds at 4 to 6 months. By 12 months, your baby should be enjoying family meals.

Solid food tastes and feels very different to milk. Your baby may seem to be spitting out the food to begin with. This doesn't mean they don't like it, they're just getting used to the new tastes and textures, the experience of having a spoon in their mouth and learning to swallow.

 

Don't force your baby

Your baby may refuse a new food. If they do, don't force them. Offer another food that they are familiar with and wait 5 to 7 days before offering the refused food again.

Babies and young children may need to be offered a food up to 15 times before they will accept it.

1.      Stage 1: at about 6 months, not before 4 months

2.      Stage 2: between 6 to 9 months

3.      Stage 3: between 9 to 12 months

Weaning your baby and introducing them to solid foods - HSE mychild.ie

 

@ Stage 1: at about 6 months, not before 4 months

Foods to choose

Good options for this stage are:

·         vegetables made into purée, such as carrot, parsnip, turnip, broccoli, cauliflower, butternut squash and courgette

·         fruit made into a purée, such as banana, apple, pear, peaches, apricots, plums, melon

·         well-cooked meat, poultry and fish - remove all bones - made into a purée

·         cereals such as baby rice

Textures

Start with thin purée which will increase in thickness as your baby gets used to solid food.

Result to aim for

Be led by your baby. Some babies might take more than 1 teaspoon at their first spoon feed. Other babies might take a couple of days to get the hang of it.

1.      Start with 1 teaspoon of food made into a soft smooth purée

2.      Build up to 6 teaspoons at one time

3.      Next, introduce solid food at another mealtime

4.      Progress to 2 to 3 meals per day, with 5 to 10 teaspoons at each meal

5.      Introduce one new food at a time, every 2 to 3 days

Skills learned

·         Taking foods from a spoon.

·         Moving food from the front to the back of mouth for swallowing.

·         Managing increasingly thicker purées.

Suitable drinks

·         Breast milk.

·         Infant formula.

·         Cool, previously boiled water.

 

@ Stage 2: between 6 to 9 months

Foods to choose

Include the same food as in stage 1, but now include:

·         well-cooked eggs

·         porridge and breakfast cereals like Weetabix or Ready Brek

·         bread, rice and pasta

·         pasteurised cheese

·         yoghurt

·         meat, poultry, fish, peas, beans and lentils

Pasteurised cow's milk can be used in small amounts to moisten foods.

Textures

·         Thicker purée: add less liquid to purée

·         Mash food with a little liquid

·         Soft, finger food

·         Mix of textures: add a little mashed or grated food into your baby's usual purées

Result to aim for

Be led by your baby, and feed to their appetite. Use these portions sizes as a guide.

·         3 meals a day, each about 2 to 4 tablespoons of food.

·         2 to 3 snacks in between main meals.

·         Finger foods.

·         Foods should be offered before milk feed.

·         Some drinks taken from a cup or beaker.

Skills learned

·         Move from thick purées to mashed foods, to foods with soft lumps.

·         Chewing lumps.

·         Beginning to feed themselves with soft finger foods.

·         Drinking from a beaker or cup.

Suitable drinks

·         Breast milk on demand.

·         Infant formula: 3 to 4 feeds a day (approx. 600mls or 21oz in total a day).

·         Cool boiled water.

 

@ Stage 3: between 9 to 12 months

Foods to choose

Most family foods are now suitable without added gravies, sauces, salt or sugar.

Textures

·         Lumpy foods.

·         Chopped foods.

·         Harder finger foods.

·         Wide variety of foods and textures.

Result to aim for

Be led by your baby, and feed to their appetite. Use these portions sizes as a guide.

·         3 meals of about 4 to 6 tablespoons.

·         2 to 3 snacks.

·         Able to manage more than 2 textures in one meal.

·         All drinks, other than breastfeeds, taken from a cup or beaker.

Skills learned

·         Lumpier textures will help with speech, chewing and increase the variety of your baby's diet in later childhood.

·         Self-feeding.

·         Drinking from a cup.

Suitable drinks

·         Breast milk on demand.

·         Infant formula (maximum 400mls or 14oz a day).

·         Cool boiled water.

 


 為什麼寶寶經常感冒?

不少媽媽很煩惱,寶寶為何「常」感冒?小兒科醫師提醒妳,需先釐清寶寶感冒的次數是否真高於平均值?以及罹患的是不是感冒!要讓寶寶少感冒,需從居家環境與衛生清潔習慣的改善做起。

針對寶寶最常罹患的感冒,周怡宏小兒科診所周怡宏院長給了一個清楚的定義:感冒,正確的名稱是上呼吸道感染,由一群大約兩百多種的感冒病毒所引起,是一種身體對外來入侵病源的發炎反應,所造成的臨床症狀表現。

 

寶寶正常的感冒頻率

周怡宏醫師指出,根據國外的研究報告,成人平均的感冒頻率為一年34次,小孩約68次,大約是成人的兩倍之多。台灣的衛生單位並沒有作相關的研究,幾年前長庚醫院曾做過門診方面的調查報告,台灣6歲以下的孩子感冒生病的頻率約為一年1012次,平均一個月感冒一次。

台灣因為地狹人稠,氣候潮濕,有利於感冒的飛沫傳染,所以寶寶感冒的頻率,會比地廣人稀的國外寶寶高。另外,照顧者的衛生習慣(例如洗手)也沒有像國外要求得那麼嚴謹,因此台灣寶寶得到感冒的機率會高一些。

周怡宏醫師指出,6個月以上的寶寶若已經開始了團體生活(只要照顧者還有照顧其他寶寶,或是家中有兄弟姊妹都算),如果一個月感冒一次,並未超過國內的平均標準,可視為正常,不必過度擔心。

 

六個月內的寶寶仍有可能會感冒

很多人認為,6個月內又吃母奶的寶寶,因為體內有來自母親的抗體,所以應該不容易感冒。周怡宏醫師認為這種說法值得商榷,因為引起感冒的病毒高達兩百多種,媽媽無法對每一種病毒都有抗體,若媽媽沒有特定的病毒抗體,代表寶寶對於這種病毒也不會有保護力。

還有,照顧者的衛生習慣也很重要,從外面回來、接觸寶寶前都有如實地洗手嗎?爸爸媽媽或是其他家人生病時,有做好隔離措施嗎?是否能夠抗拒親友間任意抱、親寶寶的要求?有時大人生病時症狀不明顯,只是有輕微的喉嚨痛而已,若無警覺並做好隔離措施,透過飛沫,很容易將病毒傳染給寶寶。

當然,這個階段的寶寶因為體內有母親的許多抗體,所以就算是得了感冒,症狀也會比較輕微,通常不會發燒。

 

釐清寶寶打噴嚏、流鼻涕的原因

有些媽媽看到自己的小孩一年四季都在感冒,覺得很苦惱,常會問小兒科醫師:「醫生,為什麼我的寶寶常生病?」

周怡宏醫師提醒家長,有時候「覺得」寶寶老是在感冒,可能是一種主觀感覺,未必是客觀現實。依據他的經驗,檢查過這類媽媽認為「常感冒」的寶寶後,有不少孩子其實並沒有鼻腔和喉嚨的紅腫反應,所以並不是真的感冒。

為什麼會這樣呢?有時是媽媽太多慮,以為寶寶一個月感冒一次的頻率都算高;或是發生誤解,把寶寶類似感冒的症狀,當成了感冒。

以下三種原因,可能會導致寶寶出現流鼻涕、打噴嚏甚至咳嗽的「類感冒」症狀:

環境不佳

如果照顧者沒有常常打掃居家環境,或是堆積過多雜物,造成空氣不流通,家中會變成過敏原與病菌、病毒累積繁殖的溫床,導致寶寶鼻腔的自然分泌物較多,就會呈現常流鼻涕、打噴嚏、鼻屎較多的症狀。

過敏

周怡宏醫師指出,呼吸道過敏症包括過敏性鼻炎及過敏性氣喘,是由於呼吸道中的免疫細胞,對突然進入的過敏原產生過度的免疫發炎反應所造成的臨床症狀表現。感冒與過敏不容易區分,不只家長容易混淆,有時連小兒科醫師也不容易立即區分清楚。

感冒除了有鼻子症狀之外,通常會伴有喉嚨痛、咳嗽,嚴重的還會發燒、頭痛、全身痠痛,甚至噁心、腹瀉。而過敏性鼻炎俗稱鼻子過敏,常見症狀有連續性打噴嚏、流鼻水及鼻塞等三大症狀,而且鼻子、眼睛、喉嚨常有搔癢感,因此患者會想要揉眼睛、揉鼻子及清喉嚨。


上次感冒沒處理好

有時寶寶的感冒會一直滴滴答答沒完沒了,是因為上一次感冒後期,清潔沒有做好,還有鼻屎、鼻涕卡在寶寶鼻腔後端(寶寶鼻腔較窄,容易有此現象),既看不到也難以清理,無法靠打噴嚏或是到醫院做吸抽處理,這時就要用蒸氣治療,讓殘留的分泌物軟化後排出,可能會由鼻腔流出,或是倒流至喉嚨處吞下,分泌物清理乾淨後症狀就會解除。

寶寶常感冒的原因

撇除之前不屬於感冒的情況,若妳的寶寶一個月感冒兩次以上,的確是屬於容易感冒的族群。寶寶容易感冒,除了不良生活習慣與先天體質問題(例如先天免疫機能低下)之外,以下原因是家長更需要特別注意的:

處於容易被傳染的環境

家裡孩子較多,有些哥哥姐姐念國小或幼稚園,若衛生習慣又沒建立好,寶寶就會收到兄姐的「病毒禮物」,常常感冒。

若是將寶寶托給保母或是阿嬤帶,而保母不只照顧一個小孩,是同時照顧34個寶寶,這就與一個小型學校無異,仍應多多注意小心。

周怡宏醫師指出,一般人有把寶寶托給保母帶比較不會生病的印象,但這是一種迷思。因為家長對幼兒園等公共環境比較會要求,因此幼兒園為了招生,空間都設得較為寬敞、空氣較流通。相對的,保母多是在自己的家裡帶孩子,如果家長對保母的居家環境整齊、清潔、空氣流通與否不大要求,而一起帶養的寶寶中又有人感冒,那還沒生病的寶寶,其實就與在幼兒園的孩子一般,似乎只能「挫著等」了。因此,周怡宏醫師提醒家長,對於幼兒園與保母家庭空間,應該要有一致的清潔、整齊要求。

臨床經驗裡顯示,幼兒園的寶寶生病除了一般感冒之外,較易得到流行性的疾病(如流感、腸病毒等),由保母帶的寶寶若生病,多是得到一般感冒或是腸胃炎。

鼻腔沒有常保持清潔

若寶寶的鼻腔很髒,卡了許多鼻涕、鼻屎等,就會變成病毒容易附著的溫床。因此周怡宏醫師提醒爸媽,若不希望寶寶常常感冒,一定要注意使寶寶的鼻腔保持清潔。人的鼻腔有前面寬、後面窄的特性,因此在接近鼻孔、肉眼可以看到的地方,若發現卡了一些髒東西(如鼻屎),可以用沾濕的棉花棒伸進去清一清;若是位於鼻腔後端看不到的地方,則一定要使用蒸氣吸入治療。

做蒸氣吸入治療不一定要去診所或購買機器,可以在浴室把熱水開到最大,使裡面充滿蒸氣,讓寶寶在蒸氣房裡待個20分鐘就可以了。若寶寶得了感冒,建議每隔56個小時做一次,最少也要每天早晚各做一次,讓寶寶鼻腔深處卡住的髒東西可以軟化排出,保持鼻腔內的光滑乾淨,病毒就較難附著、孳生。

上幼兒園的寶寶如何避免感冒?

周怡宏醫師表示,要使幼兒園別成為病菌傳播的溫床,有賴於幼兒園的正確認識與家長的公德心。例如幼兒園能否正告家長,別把生病的寶寶送進園所,而且做到對病童托育的確實拒絕?寶寶生病時,家長也應讓孩子在家休養,別把寶寶送進園所造成他人的感染。兩方面一起努力,才能使寶寶在幼兒園被傳染感冒的機率降低。

寶寶不常生病的帶養方式

周怡宏醫師指出,要讓寶寶成為不常生病的「健康寶寶」,爸媽除了要注意給寶寶均衡的營養、充足的睡眠、從小養成寶寶運動的習慣外,還有兩個常忽略的細節要特別注意:

洗手要擦乾

勤洗手是大家琅琅上口的衛生習慣,但是若洗手後沒有確實擦乾,周怡宏醫師認為比沒洗手更糟!原因是寶寶喜歡東摸西摸,沒擦乾的小手使病毒、病菌附著的機率更大!而且潮濕的雙手也有利於培養細菌,若不小心吃進肚子裡,就會導致生病,所以爸媽一定要從小養成寶寶洗手後徹底擦乾的好習慣。

閃避感染者

周怡宏醫師指出,教寶寶察覺「哪裡有病菌、病毒敵人」的教育,可以從6個月大時就開始。例如教寶寶看到有人打噴嚏、咳嗽時,就把頭轉開,不要眼睜睜地讓對方的飛沫噴到臉上;等寶寶開始團體生活後,也要教他不要去抱、親已經在發燒、嘔吐、打噴嚏、咳嗽的小朋友。總之,讓寶寶從小就知道要閃避感染者、保護自己的健康,可以降低被傳染感冒的機會!

周怡宏醫師

現任/周怡宏小兒科診所院長

經歷/長庚兒童醫院新生兒科主任
   長庚兒童醫院兒童內科助理教授
   台大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

學歷/台灣大學醫學系醫學士
   美國貝勒醫學院德州兒童醫院研究員
   美國農業部休士頓兒童營養研究中心訪問學者

  寶寶屁股三把火 冷氣應維持22至24度   (自由時報 2006-10-16)  〔記者洪素卿/台北報導〕台灣父母常因擔心寶寶「受寒」,不但把寶寶包得像肉粽,冷氣也不敢開太大。兒科醫師表示,「小孩屁股三把火」,新是一生當中最高的時候)是一生當中最高的時候)、需要散熱,家中有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