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有心雜音怎麼辦?
「家裡人都沒有心臟病,我的寶寶怎麼有心雜音呢? 是不是有心臟病?」在門診中,偶而就會碰到有一對焦急的新手爸媽發問。
心雜音不等於心臟病 絕大多數的心雜音都是所謂的「功能性心雜音」。這些功能性心雜音也許只在出生後幾個小時便消失,有些則會持續較久,也許半年到幾年的時間,對日常生活通常不會有任何影響。因此,心雜音未必是一種疾病,而是需要進一步由兒科醫師加以解讀,才能確認是否有真正的心臟疾病。
心雜音強度分級 一般分成6個等級,第1級-很模糊,需集中注意力才聽得到。第2級-可以聽得出確實有心雜音,但聲音很小。第3級- 雜音很清楚,很容易聽到,但無震顫感。第4級- 雜音宏亮,且伴有震顫感。第5級- 雜音很響亮,且伴有震顫感。第6級:雜音非常響亮,聽診器不必接觸到前胸壁即可聽到,且伴有震顫感。
功能性心雜音 臨床上,兒科醫師可以透過仔細的心臟聽診與身體檢查,輔以儀器的檢查即可分辨出這兩大種不同的心雜音,並找出引起病理性心雜音的心臟血管問題。很幸運的是,大部分的心雜音都是屬於功能性的。在統計上至少30%的嬰幼兒在7-8歲以內都曾出現過功能性心雜音。進一步的說,功能性的心雜音在聽診時通常會有以下幾個特點:1)小聲雜音(分級在第三度以下),2)幾乎都是收縮期心雜音,3)有時出現有特色音調如高頻或伴有音樂性聲音,4)有時會隨姿勢或身體狀況(如發燒)而出現音量變化,5)通常會在胸骨的左中下側部位被聽到。此外,功能性雜音也可能因為發燒、感染、緊張、興奮、運動、焦慮或其他導致心輸出量增加的因素而增強。 臨床上功能性心雜音通常需要數年的時間才會慢慢消失,有些人甚至到成人後還是聽得到雜音,因此功能性心雜音是否會消失就沒有任何臨床意義,因為只要心臟結構與功能都是正常的,即使持續存在也是無妨的。家長並不需要為此擔心,或者對嬰幼兒進行一般日常活動的限制。
病理性心雜音 代表心臟本身結構出了問題,此種心雜音通常聲音較大聲、且頻率較高,也較容易合併其他的症狀,例如心臟內有缺陷(如心房或心室中膈缺損),或是血管、心臟瓣膜狹窄或閉鎖不全,或是多出一些血管(例如持續性開放性動脈導管)。少數具有特點的心雜音出現表示真正有心臟問題,千萬不能輕忽。病理性心雜音的表現也多樣而複雜,包括收縮期雜音、舒張期雜音、連續性雜音、奔馬音、異常的分裂音與敲擊音等。此外,同一種心臟病可能會合併多項異常的心音,聽起來相似的心雜音也可能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心臟病。有些病理性心雜音很大聲,可以很早就被聽到而早期診斷出心臟問題(例如嚴重的肺動脈瓣狹窄),但有些心雜音則不明顯,因此很容易被忽略(例如較小的心房中膈缺損)。
過渡時期心雜音 需要提醒家長的是,新生兒時期的心雜音,有許多屬於過渡時期的現象,常見的包括以下狀況:
1) 卵圓孔未閉合-胎兒的營養及氧氣來源都由母親的胎盤經過臍靜脈進入體內,經過靜脈導管至下腔靜脈再流入右心房,大部分的血液經過左、右兩心房中間的卵圓孔到左心房、左心室、再經由主動脈流到身體器官,因此卵圓孔在胎兒時期是正常必需的。出生後因為左心房的壓力增高而使得卵圓孔閉合,但是有些嬰兒因心臟內壓力及結構不同等因素而未能完全閉合,稱之為卵圓孔未閉合。研究指出,未閉合的卵圓孔大約有50%在出生三個月後會關閉,95%在一歲前會關閉。如果持續沒有關閉者,則稱為心房中膈缺損。
2) 暫時性開放性動脈導管-在胎兒時期使用體循環,其主動脈與肺動脈之間有一條相通的血管稱為動脈導管,在出生後 2-3天會進行功能性閉鎖,開始了肺循環。大約90%新生兒在出生兩週內會進行結構性閉鎖,如未關閉,部份壓力較高的主動脈血會流入肺動脈,加入肺循環而引起肺充血,稱為開放性動脈導管,發生率為 1/2000,約佔先天性心臟病的10%。
3) 暫時性週邊肺動脈狹窄- 未出生時胎兒循環依靠母體,所以胎兒肺動脈不大會被用到。在出生後嬰兒則要靠自己呼吸,肺部循環血流變多,如果周邊的肺動脈分支來不及擴張到正常的大小,呈現出肺動脈相對比較狹窄,進而造成血流加速的狀況。這種現象是發育過程中的正常現象,據推測應該和新生兒時期雙側肺動脈相對較狹窄與分叉的角度較特別有關。這樣的心雜音絕大多數在6-12個月大會逐漸消失,而且對心臟功能完全沒有影響。
4) 暫時性三尖瓣關閉不全- 出生後2-3天會漸漸自行恢復正常,除非還有其他問題。
心雜音與心臟病徵兆 如果在有心雜音的嬰兒身上,出現以下幾項症狀,即應高度懷疑可能有心臟疾病,並應儘速至兒童心臟科就診檢查。包括:1) 餵食困難而不順利如時間延長; 2)生長遲滯導致體重增加緩慢;3) 呼吸急促或喘息;4) 嘴唇、臉部或手腳常呈現紫色;5) 活動力差而不活潑;6) 運動耐受力不佳而不想動;7) 有其他先天異常及心臟病的家族史。
心雜音應該做的檢查項目 當發現有心雜音時,通常藉由聽診即可以得到初步診斷,兒科醫師也會做詳細的身體檢查以及病史詢問。一旦醫師判斷可能是病態的心雜音時,通常都會再安排心臟超音波及其他相關檢查,例如胸部X光、心電圖等,以確認引起雜音背後真正的問題所在,進一步給予心臟超音波檢查,以便判斷功能性或病理性心雜音,以及了解對於心臟功能的影響。值得注意的是,較為複雜的病理性心雜音常常需要有經驗的小兒心臟科醫師才能確定診察出來,因此,需要被兒科醫師轉介到醫學中心/兒童醫院中,再由小兒心臟科醫師做出完整而精確的診斷,也才能進一步決定是否需要藥物治療,甚至需要請兒童心臟外科醫師進行手術治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