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23年6月11日 星期日

一起關注孩子的注意力 (Part 1)

轉載 學前雜誌10210

看著小小新鮮人不再哭哭啼啼開心地上幼兒園去,爸媽對孩子的分離焦慮與入學適應的掛慮終於可稍稍卸下不過,當孩子三番兩次忘了老師交代的事情,幼兒園的聯絡單上添上了愈來愈多衝動、不專心的狀況叮嚀,甚至要求爸媽帶孩子去做檢查時爸媽的焦慮指數又快速上升了:「我的孩子是過動兒嗎我該如何加強孩子的專心度呢

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理事長張學岑醫師指出,每年放完暑假,小小新鮮人剛度過適應期後的九月和十月台灣各大醫院和診所的兒童心智科精神科或家醫科便同步進入「注意力不足評估與諮詢」的高峰期。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接受評估者以剛上小一的學齡兒童為多,但從統計上來看,學前幼兒的比例的確有上升的趨勢。

由於注意力是孩子學習的基本能力,因此,這幾年除了少數有特殊需求的幼兒爸媽積極尋求改善孩子注意力不足、衝動或過動等狀態的方法與藥物,有些望子成龍的學童爸媽聽信似是而非的說法後,不但忙著花大錢送孩子參加注意力加強班,甚至還主動要求醫師開立這類俗稱「聰明豆」的「利他能」、「專司達」等管制藥物,希望透過強化家中孩子的注意力,以增強學習力。

這個月,我們將邀集了來自兒童發展、幼兒園現場、兒童心智科、小兒科、學前特教與感覺統合等不同領域的專家,一同認識注意力、釐清影響幼兒注意力的因素,再提供相關對策,希望能協助爸媽、幼師與醫師,攜手為孩子的注意力打底!

分心不是孩子的錯~認識6大內在變數

遇到注意力問題時很多爸媽常習慣瀏覽Blog育兒經或是閱讀醫生的衛教文章,但沒有考慮到這些分享可能過於個人化或限於篇幅而過於片段。當爸媽不自覺地將自己在意的幼兒行為問題無限放大,瀏覽文章後又直接「對號入座」,常會陷入過度焦慮的狀況。

以下,綜合專家們多年的觀察,提出可能影響幼兒專心度的6大內在變數」6大外在因素」。建議爸媽先排除這些原因,再進一步找出孩子需要幫助的注意力問題。

變數 1.生理狀態

身體是否健康對幼兒注意力的程度存在著最直接的衝擊

長期關注嬰幼兒發展的小兒科醫師周怡宏指出,當孩子太過疲累或是肚子餓,專注力自然會降到谷底;如果長期被關在屋內進行讀、寫等靜態活動,運動量不足、過剩的精力無法宣洩,也常會讓孩子無法專心地進行任何活動。

此外,孩子聽覺或視力有問題、感冒或有異位性皮膚炎或鼻子過敏等症狀身體上持續地搔癢或鼻塞等諸多不適,也會大大減低專心度。

30年前引進感覺統合理論的高麗芷老師指出有些神經系統還未發展成熟,或是感覺統合出了問題的孩子如:大小肌肉無法靈活運用、手眼無法協調,也可能產生無法專心學習的困擾

變數2. 興趣喜好

在評量孩子的專心度時,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副教授陳富美老師提醒爸媽也必須同時考量孩子的興趣通常孩子對於感興趣的事情專心的時間會比較長。

這或許可解釋很多爸媽的疑惑叫孩子看書聽英語故事CD孩子常找一些理由,如上廁所、喝水,藉故起來走動可是一旦玩起喜歡的積木拼圖,又像被強力膠黏住了,連吃飯了也叫不動。

其實,孩子「選擇性的專心也是興趣的一種自然反映只要孩子可以專注地進行某些活動,爸媽就不需要過度擔心專注的問題了

變數3. 年紀大小

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理事長張學岑醫師指出一般健康的孩子,專注力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延長,年齡愈小愈不穩定

在評估學前幼兒的專心時間時,她建議爸媽可將幼兒的年齡乘以25分鐘,只要專注的時間落在這段期間,都屬於正常。

4歲孩子為例,他合理的專心時間=4x2)~(4x5=820分鐘,專心的時間平均值約為 14分鐘;以4歲孩子來看,若能專注達20分鐘,就是最佳的表現了。

張學岑醫師提醒大人應避免以自己的角度與期望來判斷孩子的專心程度如果不了解孩子的專心度常模,而勉強4歲孩子專心於同一活動30分鐘,那是父母的要求過高,可不是孩子的專心度有問題呢

BOX 幼兒注意力時間常模表

 

合理的專心時間

專心時間平均值

1

25  分鐘

  3.5 分鐘

2

410分鐘

  7   分鐘

3

615分鐘

  10.5分鐘

4

820分鐘

14  分鐘

5

1025分鐘

17.5分鐘

6

1230分鐘

23  分鐘

7

1435分鐘

24.5  分鐘

變數4. 性別差異

根據過去注意力不足與過動症相關問題的診斷與統計,男孩患者的比例一直都比女孩還高。最新的研究發現,男孩之所以顯得比女孩容易分心,一方面是因為男孩和女孩在大腦發展的順序上有所不同,關於注意力及讀寫表現 (如:小肌肉握筆能力、閱讀)所需要的能力,女孩普遍比男孩發展得要快一些;另外,男孩先天在聽力上也比女孩差一點,又比較好動,如果爸媽或老師說話或上課的音量太小,男孩沒有注意到,很容易就分心了。

變數5.情緒起伏

心理學有所謂情緒水庫」的說法當孩子盛裝負面情緒的水庫超過安全水位,就會以緊張、發脾氣作為調節性洩洪。而為了應付緊張、焦慮,情緒水庫水位愈高的孩子花在與外界互動的精力自然就減少,也就不易專心

即使是大人也無法在憤怒或焦慮的情緒中專心學習由於在成長過程中的孩子,需要不斷適應外界的規範,忍受各種挫折,他的情緒水庫是不斷在進水的。

因此當孩子不專心的時候張學岑醫師建議必須排除情緒上的干擾如果剛搬家或轉學剛被媽媽罵或是害怕嚴厲凶悍的老師,精神壓力比較大的孩子是無法專心學習的。

變數6. 氣質差異

陳富美老師指出有些孩子先天氣質屬於一有風吹草動就容易被吸引的有些則很容易全心投入其中,即使在同一間教室或遊戲裡,對於課程或活動的專心和吸收程度也會有所差異。

不過,爸媽必須理解,氣質是孩子對事物與生俱來的反應與感受度,屬於先天的傾向,本身並沒有好壞。當爸媽透過觀察,理解氣質對專心度的影響後,知道孩子不是故意不專心,就比較不會產生過多不合理的期待。

先天氣質共有九種面向,以下整理出與注意力相關的五項供爸媽參考:

先天氣質vs.注意力

氣質

面向

行為表現

注意力分散度

易專注在自己的活動中對外界刺激渾然不覺

容易受外界刺激吸引而分
需較長的時間完成事情

活動量

動作較慢易顯得拖拖拉拉

比較坐不住,喜歡與需要動來動去

敏感度

需要強烈的聲光觸覺嗅覺等刺激才有反應

很容易察覺到外在刺激分心程度很高

堅持度

容易分心不過情緒容易被轉移較好安撫

做事有始有終但有時會太過固執

適應性

在新環境易分心張望,需較
多時間熟悉環境、投入學習

很容易全心投入學習狀況,但對環境變動的警覺性較低

 堅持度或適應性低以及注意力分散度活動量或敏感度高的孩子通常比較容易分心


您的孩子有專注力問題嗎?

何謂專注力- 包括四項重要條件:

1. 對一定物件的指向與集中

2. 能夠聚精會神的能力

3. 與生俱來已經擁有者

4. 可以透過後天訓練而增強改善

為甚麼要訓練孩子的專注力?

因為專注力會影響以下與學習有關的事項: 學習成效、記憶表現、社交溝通、思考分析以及語言發展。

有關專注力的兩個誤解

1) 專注力一定會隨著年齡而增長,所以不需要特別訓練(X

參考資料:

2歲可專注 7分鐘 3歲可專注 9分鐘 4歲可專注 12分鐘

5-7歲可專注 15分鐘 7-10歲可專注20分鐘 10-12歲可專注25分鐘

>13歲或以上可專注約30分鐘

2) 觀察孩子的專注力,只需要在功課上(X) 不但在靜態學習上,也要在遊戲時間觀察孩子的專注力

可能導致專注力問題的原因

A. 身體疾病因素- 包括有聽力異常或視力異常等感官刺激接受障礙;過敏體質如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生理疾病如身體不舒服導致無法專心(如頭痛);體能情況不佳如肌力與肌耐力差;睡眠困擾問題。

B. 飲食營養因素- 進食過量高糖食物、長期食慾不振、重金屬過量、營養不均衡或不足。

C. 心理情緒因素- 生活作息不正常、自身氣質表現、不當教養方式(責備、反覆疲勞轟炸、過度溺愛)所引發的負面情緒、學習過程中所產生的心理壓力、挫折經驗過多、缺乏努力動機、個性或氣質問題如缺乏耐心、容易放棄、無法等待、智商過高、智能發展問題如語言理解較差。

D. 環境教養因素- 父母未以身作則、同時給予多項指令或模糊的溝通方式、父母失和、家庭氣氛不佳缺乏愛或安全感、教養者有過度比較心態或有過高的期待、反抗叛逆與配合度問題、不良的工作或學習方式與習慣如只會死記或機械式反覆的練習

 


2023年6月10日 星期六

嬰兒尿布疹的重要參考資訊









尿布疹問答集

Q1尿布疹是甚麼?
它是指在嬰幼兒尿布所覆蓋部位的皮膚,包括臀部、腹股溝、下腹部、會陰區及大腿近端的皮膚,因潮濕、摩擦、尿便的刺激或其他原因而引起的皮膚發炎反應,會產生紅斑、紅疹、脫皮、搔癢等變化。
Q2 尿布疹在甚麼年齡發生?
每一位需要包尿片的嬰幼兒都有機會發生尿布疹,好發於出生至兩歲期間之嬰幼兒,發生的高峰期約在9-12個月之間。
Q3 尿布疹情況嚴重嗎?
尿布疹是嬰兒最常見的皮膚疾病,幾乎所有的嬰兒都有尿布疹經驗,程度從嚴重到輕微均有,但常常被忽略,約有50%嬰兒罹患尿布疹,其中5%嬰兒較為嚴重。

Q4 尿布疹的主要發生原因有哪些?

尿布疹的成因有許多因素,長時間包覆造成的尿布區皮膚悶熱潮濕是一項重要原因,它會使的皮膚角質層浸潤變軟而開始破損;另外一項因素是反覆的皮膚摩擦,尤其在腹股溝、大腿根部、陰唇內側以及陰囊下方等處,也容易使皮膚破損傷害。皮膚軟化破損後,就容易受外界物質的傷害,尤其尿液與大便中的化學物質,還有皮膚上細菌與腸道內細菌的分解作用,都會進一步刺激皮膚產生發炎反應。
Q5 與尿布疹產生有關的因素之一
1.尿液及糞便中的氨刺激皮膚
2.
尿布區皮膚上的細菌與念珠菌感染
3.
對尿布成分物質中的化學物質過敏,如殺菌劑
4.
因汗腺與皮脂腺阻塞引起皮膚發炎
Q6 與尿布疹產生有關的因素之二
1. 飲食改變- 從母奶轉變成牛奶和固體食物時可能會使尿布疹的頻率和嚴重度增加,餵食母奶的嬰兒比餵食牛奶的嬰兒較不會得到尿布疹。
2.
腹瀉情況- 嬰兒腹瀉次數愈多愈容易得到尿布疹,根據統計,若每天腹瀉超過三次至四次以上則尿布疹的機會會明顯增加。
3.
更換尿布次數- 據統計,每天換尿布次數超過八次則罹患尿布疹頻率和嚴重度都會明顯下降。
4.
尿布種類- 有超強吸收拋棄式尿布比穿戴型尿布可以明顯降低尿布疹頻率及嚴重度。 

Q7 尿布疹與皮膚疾病的關聯性如何?
所謂尿布疹,其實包括接觸性皮膚炎、念珠菌感染、對磨疹〈指在皮膚皺折處因密封及磨擦引起的溼疹現象〉等不同疾病,有些尿布疹則可能是脂漏性皮膚炎

或者過敏反應的一部分,當然也可以涵蓋一些皮膚表層的細菌感染

Q8 尿布疹的發生與環境因素有關嗎?

一般而言,夏天濕熱季節時、天氣較為悶熱時、空調溫度設定較高時、孩子活動力較高時、以及流汗量較多時,都是形成尿布疹的較不利環境因素。

Q9 尿布疹與紙尿布的使用有何關係?

紙尿褲的材質粗細、吸水力良窳、抑菌能力、更換頻率、使用習慣、排泄後清潔方式,也都是形成尿布疹與否的關鍵因素。

Q10 尿布應該多久更換較為妥當?

一般可以參考嬰幼兒的排尿頻率或者餵食頻率做調整,例如0-3個月間,母乳親餵嬰兒多半2-3小時餵食一次,尿布更換也建議每2-3小時一次,而配方奶餵食的孩子則是每四小時餵食一次,尿布更換也建議每四小時左右一次。母乳親餵嬰兒在4-12個月大之後,餵食可延長為3-4小時一次,尿布更換也建議每3-4小時一次,配方奶餵食的孩子則仍可維持每四小時餵食一次,尿布更換也建議每四小時左右一次。這是由於餵食後,腸蠕動變快,膀胱尿量也增加,因此會促使排尿與排便增加。 


Q11 尿布疹的症狀有哪些?

尿布疹是嬰兒中最常見的皮膚問題,主要症狀表現為紅臀、皮膚上紅色斑點或疹子,甚至因為脫皮導致潰爛,在肛門周圍及臀部皮膚表面呈現泛紅或有紅疹,嚴重時可能出現水泡或潰瘍,觸摸時會疼痛或因尿濕後刺激引起皮膚疼痛,導致嬰兒哭泣。此外,嬰兒可能會因為搔癢或疼痛而表現出哭鬧,躁動不安、睡眠干擾等問題,甚至影響餵食食慾與食量。 


Q12 尿布疹的主要成因- 對磨與潮濕

由於皮膚與尿布之間,尤其是大腿內側、生殖器腹面、臀部、腰帶環狀區域,因為不斷的相互摩擦,造成保護作用的角質層結構破壞。其他包括在尿布環境中累積的濕熱,浸潤久了之後會造成皮膚角質層破壞而糜爛,變得易受外物傷害,例如尿液中的氨、糞便中的蛋白分解酵素等化學物質,再經過肛門附近的細菌(如腸內細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黴菌(如白色念珠菌)的存在分解之後,會製造消化酵素,進一步刺激皮膚產生炎症。


 ◎Q13 尿布疹與念珠菌皮膚炎如何區分?

典型的尿布疹與念珠菌所引起的皮膚炎,最大的不同是前者在皮膚皺褶屈曲處(如腹股溝)的皮膚不受易侵犯,應屬正常顏色。而念珠菌引起的尿布皮膚炎(Diaper candidiasis),主要除了一塊大範圍的紅斑,還會在患處常有一些散發性衛星狀、周圍會有落屑的紅疹,有時有小膿疱,皮膚皺褶屈曲處通常亦受影響。 


◎Q14 形成尿布疹的四個主因是甚麼?

 根據研究,尿布疹跟皮膚水份、磨擦、酸鹼值(PH)、白色念珠菌、刺激性物質等有很大的關係。研究指出,形成尿布疹的

第一因素是過多水份與摩擦,當皮膚的角質層吸收水份,變成濕軟之後,再加上摩擦的動作,很容易破壞皮膚的保護層,也就是皮膚的障壁會因此破壞。

第二因素則是 尿液或糞便中的刺激成份,它們原本不易穿透皮膚而引起刺激發炎,但因皮膚保護層被水份與摩擦破壞後,外界刺激物就很容易滲透皮膚,進而引起皮膚發炎,形成所謂的尿布疹。再者,

第三因素是皮膚上的金黃色葡萄球菌與白色念珠菌,尿布疹常因念珠菌感染而更加嚴重。最後,

第四因素是糞便的消化酵素﹐也是造成刺激的因素之一,研究指出當糞便或尿液使皮膚的酸鹼值升高呈鹼性時,可加重尿布疹產生。


◎Q15肛門周邊的皮膚炎是否為尿布疹?

嚴格說,這是一種接觸性皮膚炎,肛門周圍皮膚炎較常見於餵食配方奶的嬰兒,因為餵食配方奶的嬰兒糞便中酸鹼值較高,但因嬰兒皮膚的鹼性的忍受力不同,也並非都會發生,最早可在兩個月大時,肛門周圍2公分區域內出現紅斑,可擴大到4公分以上,甚至會有浮腫、糜爛情形,一般在1-2個月後會自動癒合,治療方法最重要者在於大便後儘快完全洗淨,再給予晾乾保持皮膚乾淨清爽即可。

Q16尿布疹的嚴重程度如何區分?

一般可以區分為輕度、中度與重度等三個等級如下:

輕度: 紅斑與紅疹局部出現,皮膚輕微潮濕,尚未有皮膚破損出現,也無搔癢感。

中度: 紅斑與紅疹廣泛出現,皮膚明顯潮濕,已經有皮膚破損出現,明顯搔癢感。

重度: 紅斑與紅疹廣泛出現,皮膚明顯潮濕,皮膚嚴重破損加上化膿變化。

 Q17發生尿布疹後的三步驟清潔方式?

當孩子的尿布疹發生後,最重要的並不是立即做藥物治療,而是仔細思考如何切實做好清潔,以去除發生尿布疹的四個主因(請見Q14說明)。我們的建議有以下三個主要步驟:

1)      水洗加上手搓揉- 每次更換尿布時,都準備乾淨的清水,並以手部輕柔的搓揉有尿布疹的皮膚部位,已完全去除黏附的各種物質,包括尿液、便渣、汗水以及皮脂分泌物。 

2)      以乾布仔細擦乾- 洗過之後,以細緻柔軟的紗布巾將濕透的皮膚擦乾,此一步驟要仔細將有尿布疹的皮膚部位完全擦乾,大約80%左右水分可以被吸收。請注意不要使用粗糙布質,以免刮傷尿布疹皮膚。

3)      足夠的晾乾時間- 擦乾後的最重要步驟即是晾乾,可以自然風乾20分鐘,或者以暖爐或烤燈烤乾10分鐘,以確實使有尿布疹的皮膚部位乾淨清爽。請注意晾乾時間需要足夠,才能讓所有水氣蒸散完全。 

Q18有尿布疹時需要擦拭藥物嗎?

一般而言,輕度尿布疹的治療,只要較頻繁的每2-3小時尿布更換,使用品質良好的尿片,特別是有強吸水力以及抑菌能力者,再加上標準的尿部清潔方法,即可以有效改善。而在中度與重度尿布疹,就需要依照嚴重度,使用濕疹藥膏或抗生素藥膏。

Q19有尿布疹時需要口服藥物嗎?

通常尿布疹只需要局部的清潔與治療,並不需要口服藥物。只有在孩子有明顯搔癢時,可以考慮局不止癢藥物加上口服抗組織胺已加強止癢效果。另外,當紅疹嚴重到有細菌感染變化有嚴重的局部發炎徵兆或者併發發燒時,才考慮加上口服抗生素藥物。 


Q20尿布疹的病程變化為何?

一般尿布疹的治療,多在給予正確而即時的更換尿布、清潔步驟與必要的治療藥物之後,1-2週以內會完全復原。但是,若有併發念珠菌/細菌感染,或者較大片面積的紅斑紅疹時,即需要更長的恢復時間。

2023年5月22日 星期一

低體重嬰兒(SGA)的未來智商與認知功能表現

註. 低體重(SGA)嬰兒(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IUGR)大約占所有新生兒的10-15%, 常有較高的週產期併發症與死亡率, 以及未來的各種慢性器官疾病, 並且也有較體重適重嬰兒為低的智商與認知能力表現.













嬰兒標準體重表 台灣錯用40

轉載來源: 張翠芬/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2008.11.01

這是一篇多年以前發表的文章

註: 台灣的兒童健康手冊早已經改成使用WHO的生長標準, 

然而在門診時大部分家長(>70%以上)卻不知道, 

更令人傷心的是許多家長(>80%以上)並不知道如何判讀使用生長曲線

(因為沒有認真閱讀此一手冊), 甚至如何為自己寶寶做生長測量都不清楚.

     國內目前使用的「嬰兒標準體重表」有誤!醫師指出,衛生署提供給母親的參考標準,根本是錯誤的,使大部分嬰兒吸收了過量的營養,不但容易變成小胖子,未來將增加糖尿病、心臟病罹患機率;世界衛生組織已經修正,國內卻未跟進。

     中華民國新生兒醫學會理事、敏盛醫院副院長周怡宏醫師指出,世界衛生組織近幾年已經更新「嬰兒標準體重表」。因為過去四十年來,醫生提供給母親的標準,是建立在錯誤的研究數據上,當時研究人員用的是吃配方牛奶的嬰兒數據,而吃配方牛奶的嬰兒體重,通常比正常吃母乳的嬰兒重很多。

養出胖娃娃 易患糖尿病心臟病

     周怡宏表示,根據英國兒童生長發育基金會提供的數據,英國母乳餵養嬰兒在一周歲時的平均體重是廿二磅,而完全吃配方牛奶長大的嬰兒在一周歲時的平均體重為廿三磅。根據英國政府的調查,英國百分之廿五的中學生都超重,這個數字是十年前的一倍。

     按照過去的「嬰兒標準體重表」來檢查,一般吃母乳的嬰兒都會顯得瘦小,因此母親就會錯誤的為嬰兒增加不必要的營養。周怡宏指出,參與制訂世界衛生組織新標準的醫學專家都認為,舊的錯誤標準造成不正確的餵養方法,正是目前全世界都出現兒童過胖的根源之一。

數據來自吃配方奶嬰兒 易超重

     周怡宏說,母乳餵養嬰兒長得慢,主要是嬰兒能夠主動調節身體所需的營養,睡眠方式也跟吃配方牛奶的嬰兒不同。吃配方牛奶的嬰兒大多吸收了過多的不必要營養,結果導致肥胖。

     周怡宏表示,世界衛生組織已在二○○三年發布新的「嬰兒標準體重表」,這是根據全球六個國家八千個純母乳餵養的嬰兒完成統計,適合母乳餵養嬰兒的標準體重。

WHO新標準 適合吃母乳嬰兒

     根據新的標準,一歲大的女童體重九公斤,男童九.六公斤;五歲大的女生十八.二公斤,男生十八.三公斤。但國內目前的標準建議,一歲女童為九.五公斤,男童十公斤;五歲女生十八.五公斤,男生十九公斤,至少較新標準重.五到一公斤,容易讓孩子「胖」在起跑點。

     周怡宏表示,家長若發現自己的孩子體重較現行的標準稍低,毋需過度緊張,因為國內現在用的是舊標準,容易讓孩子過重。


 兒童依附關係的形成與類型及未來演變







  寶寶屁股三把火 冷氣應維持22至24度   (自由時報 2006-10-16)  〔記者洪素卿/台北報導〕台灣父母常因擔心寶寶「受寒」,不但把寶寶包得像肉粽,冷氣也不敢開太大。兒科醫師表示,「小孩屁股三把火」,新是一生當中最高的時候)是一生當中最高的時候)、需要散熱,家中有寶...